那次之后,兄长再也没有纵着他,逼他读书习武比父亲还严厉,甚至还要他学很多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东西。
那时的李世民年纪小,只是觉得你推开我竟然还不来哄我,我生气了就不理你。
抱着这种心思,他故意与兄长唱反调。让他读书他偏要跑出去玩,让他习武他偏要跟人打麻雀。
本以为那样闹两天,兄长定然会像从前一般低头道歉。却不曾想,兄长更加变本加厉逼迫他学习了,好像是要把他前些年玩乐落下的功课都补上来一般。
在李世民再一次故意打乱了笔墨后,他在书卷间看到兄长疲惫又失望的眼神。
不是为何,他总觉得自己似乎,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你有什么好失望的,难道我就很差吗?
许是被刺激到了,他开始发了狠的努力。
你要我学,我就去学,学得比你更厉害!到时候,你还有什么原因要失望?
细细想来,好像就是那时起,他跟兄长的关系逐渐僵硬,再也回不到从前。
李世民从回忆里醒过来,见灯火下妻子正关切地看着他,笑道:我没事。
观音婢,这汤还有吗?
自是还有的。秦王妃嗔道:火上还煨着呢,我叫侍女再送过来?
不。李世民道:你亲自送到这里来,不要碰到他人。
他这么说着,眼神看向了书房里那一面墙的书籍,手指捻了捻案上的信纸。
秦王妃面容严肃起来,轻声道:夫君放心。
那墙后面有一间密室,唯有她夫妻二人知晓。
作者有话要说: 灵族化形,都是美人来着,深沉.jpg
☆、第60章 盛世回首(七)
等到秦王妃亲自端了一碗文火煨好的汤进来时, 这间用来议事的院子周围已经不见任何人了。
她心下更加警惕,连贴身侍女都未曾带过来。
秦.王府上下虽都在李世民掌控之中,但她也知晓, 府里还是放着几个他人的探子。尽管他们得不到真正的消息,但她依旧谨慎的没让任何人知晓。
不过此时月上中天,哪怕被发现了也只会以为是主家夫妻感情好。
再进入书房时, 李世民已经将所有的书信纸张都收拾好, 机密也放在了该放的位置。
世民?
她看到自己的丈夫盯着那面书墙,神色竟是难得的恍惚。
来了, 观音婢。
李世民目光微收,随即当着妻子的面打开了密室。
秦王妃很是贴心地没有出声,跟着丈夫走了进去。书墙在他们进去后自动合上, 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打开过。
这间密室不算大, 墙边立着几架书柜,再放了最简单的书案蒲团后,便只有一方床榻挨着另一面墙, 垂下色泽素白的床幔。
透过床幔,秦王妃隐隐约约看见里面躺着一个人。
她自然不会认为这是李世民背着她藏起来的外室, 在这方面, 李世民素来不会瞒着她。
那么会是谁,让她的夫君小心翼翼避开所有人,唯独带了她前来呢?
李世民上前几步,拉开床幔的手停顿了一下。随即他深吸一口气,对身后的妻子道:
观音婢, 先把汤放下吧。
秦王妃不明所以,还是听从丈夫的还,把托盘放到了一旁的桌案上。
马上, 她便知道为何丈夫这般小心了。
若是她还端着,恐怕那一碗煨了许久的骨汤就要惊得洒在地上。
床幔拉开,露出一张于秦王妃而言,熟悉又陌生的脸。
那是一个约莫十五六岁大的少年,眉清骨秀,发若柳堆烟,容似桃花雪。他安静地躺在那里,仿若一幅清隽至极的水墨画。
她与李世民自小一起长大,自然也是见过这张脸的。
除却眉心那道金色流云纹,这沉睡的少年,竟与太子建成十五岁时一模一样!
秦王妃知晓,为何夫君只让她来了。
很多年以前,夫君还不是秦王,太子也不是太子。她,也只是长孙家的无垢。
那时李家兄弟还未分道扬镳,她也跟着哥哥与世民,曾见过当年意气风发的唐国公世子。
尽管见面次数不多,但那时少年神采飞扬的模样,于长孙无垢而言却是极为深刻的印象。
只是世事难料,谁也没有想到当初关系那般好的兄弟,能走到如今这个你死我活的地步。
世民,你这是...?
秦王妃小心翼翼问道。
李世民没有出声,只是眼神示意妻子把骨汤端过来。他自己则是把少年小心地揽起来,头靠在自己怀里。
秦王妃适时端了碗过去奉在面前,让李世民拿着汤匙,一勺一勺地给少年送进去。
索性少年虽然沉睡,还是本能地将送到唇边的汤水咽了下去。
如此这般后,李世民将少年重新塞回锦被里,就着这个姿势,沉默地望着他。
秦王妃知晓,对方此刻的心情定然十分复杂。
饶是她,也在看到这人的面容后,心绪久久无法平息。
观音婢,你说...李世民开口了:这究竟是大哥流落在外的孩子,还是......
李建成本人?
秦王妃摇了摇头,世民,你已经有结论了,不是么?
李世民苦笑:你总是能猜中我的心思。
若这是本人...那东宫里的那位,又是谁?
想起那日玄武门前,青年桀骜眼神之下万剑齐鸣。饶是从不信怪力乱神的他,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丝疑惑。
他的兄长,已经很多年不曾展露锋芒。
而这少年,正是在他自玄武门回来后,以一种称得上诡异的方式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
那时他带着部下回来,左臂右膀与他分析到了大半夜,仍旧未能得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只能说走一步是一步。
好在他在朝中势力远胜于东宫,计划虽然失败,倒也没有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