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坦克集群的合力进攻下,维亚济马战役的局势迅速朝着德军有利的方向发展。仅仅历时十二天,合围维亚济马的战略目标便顺利达成,且几乎未遇太大阻碍。在吴三桂的率领下,第一坦克师与德军紧密协作,在10月13日,成功合围并歼灭了苏军第 19、第 20、第 24 和第 32 集团军等部,给予苏军多个集团军沉重打击,共计歼灭 30 多个师,俘虏苏军人数高达 67.3 万人。而德军方面,仅付出了 4.8 万人的伤亡代价,如此悬殊的战损比,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1 比 14,堪称辉煌战果。
这一巨大胜利,令希特勒兴奋不已,仿佛已然看到莫斯科在向他招手。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公然叫嚣着要在一个月内拿下莫斯科,言语之间尽显乐观与自信。
然而,朱由检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作为穿越者,他早已预知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深知苏俄所蕴含的巨大战争潜力远超希特勒的估计。朱由检明白,仅靠当前投入的 180 万兵力,想要彻底征服莫斯科,无疑是痴人说梦。若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希特勒必须继续增兵 100 万,方能增添胜算。
但此时的德国,西线总兵力不过 200 万左右。要让希特勒从西线抽调一百万兵力支援“台风行动”,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更何况,当下维亚济马战役进展得异常顺利,德军势如破竹,在这种形势下,希特勒果断地拒绝了朱由检的建议。
维亚济马战役的胜利,如同绚烂的烟火,让希特勒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却未能察觉到潜在的巨大风险。与此同时,在朱可夫的建议下,莫斯科迅速从西伯利亚紧急调来 70 万精锐驻军,同时展开全民总动员,短时间内又组建了 100 个师,兵力高达 150 万人。这些新生力量加上莫斯科原有的兵力,苏军在莫斯科地区的总兵力已然超过 300 万。其中,还不乏一些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军事顾问,为苏军出谋划策。
相较之下,此刻德军仅 180 万的兵力,显然已处于劣势。约瑟夫坚信,凭借苏军在人数上的优势,有足够的把握击败德军。尽管苏军新兵较多,战斗经验相对不足,但约瑟夫相信,这些都可以在实战中逐步积累和弥补。
在这种“优势在我”的判断下,约瑟夫果断发出全民动员令,号召全体苏联人民誓死抵抗德军的进攻,并严令,对于任何敢于临阵脱逃者,宪兵和内务部有权当场执行枪决。
可是沉浸在维亚济马战役快感中的希特勒对此一无所知,依然盲目和固执的认为一定能够拿下莫斯科,不肯对台风计划进行任何的修改,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听不进去任何人善意的忠告。
维亚济马战役,无疑成为了第三帝国最后的辉煌。此后,吴三桂和他率领的第一坦克师,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霍特、霍普纳、古德里安等德军将领之间巧妙周旋,竭尽全力完成朱由检交付的秘密任务,在这场风云变幻的战争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独特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