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次是真的动了朝廷的根基了,原本闹事的肃顺是协办大学生、顾命大臣,果兴阿是托孤大臣,煜是直隶总督,都是高级大员,两边打的再厉害也是政治纠纷,不关下面小朋友的事,这次却是几十个小朋友都搀和了进来。这些人官职虽小,却是地方的实权派,他们代表着无数的人口和物资。有他们的支持,奕欣困死果兴阿的计划基本宣告流产,而且果兴阿还有了壮大的可能。
这次一府九县大反水之前,肃顺那边只有一个县,是固安。固安知县朱多佑活在果兴阿的手心里,他想忠于朝廷也做不到,原本是个摆设,所以他是否附逆根本无足轻重。这次一家伙过去十几个县,果兴阿可算是有根据地了,果兴阿也有了治理地方的能力。原本果兴阿只是个军事团体,他们算占领了某地,一时也难以运转地方机构。现在有了这么多精干老吏投靠,果兴阿可以完整的继承大清的地方机构,自己一点成本都不用花。
当然奕欣这边也不全是坏消息,僧格林沁终于带着他的嫡系骑兵回来了,热河的春佑也带着大军南下了。不过他们并没有执行原定的四面围剿果兴阿的计划,而是全都绕路赶到了京师。春佑是真的没种去找果兴阿单练,僧格林沁则是持重。僧格林沁可不敢轻视果兴阿这个后起之秀,而是把果兴阿当成了生平大敌来看待。一番慎重的分析之后,僧格林沁发现了一个问题,果兴阿生擒瑞麟、祥之后,还兼并了两人的余部,正是大举进军京畿的好时候,但是果兴阿却十分怪的停在通州不动了。休整个三五天编练降兵,是在情理之,但果兴阿一停是十多天,可有点有违常理了。
从十月旬一直等到了十月下旬,果兴阿一动也不动,任由胜保在永清一线瞎折腾。但是在这种纵容,固安军未动一兵一卒便轻取畿南一府九县,僧格林沁绝对有理由相信果兴阿暗地里是有大谋划的。
曾经败于洋枪洋炮之下的僧格林沁,对于洋枪洋炮的野战能力十分忌惮,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果兴阿之所以留在通州不动,是在等待各路勤王兵马到来,想在野战一战定乾坤。只要果兴阿消灭了所有勤王兵马,北京是一座孤城,到时候果兴阿可以从容围困,奕欣想迁都抗战都跑不了。
正是因为有这些考虑,僧格林沁没有去八里桥那个伤心地找果兴阿决战,而是率部直接返回了京师。果兴阿想打野战,僧格林沁要加固城防,僧格林沁认怂了,他不会去野外和果兴阿硬碰硬的。现在也不用顾忌什么政治影响了,他要依托北京雄伟的城墙挡住果兴阿。待到果兴阿顿兵于坚城之下,等到寒冷的冬季到来,他能想一个断果兴阿粮道之类的办法。
不过僧格林沁完全猜错了,畿南一府九县的反水,完全是胜保惹的祸,果兴阿根本没做任何安排。果兴阿之所以一直呆在通州不动,则是为了让部队适应新式武器,同时等待弹药。果兴阿是个喜欢做充足准备的人,他预计肯定要和清军打一场大决战,甚至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城战,所以他必须准备好绝对充足的弹药。因为兵工厂之前物资不继,生产进度缓慢,所以果兴阿一直在通州等着。
僧格林沁在北京开始固防的时候,固安兵工厂的库房终于装满了,果兴阿有了肆意挥霍的资本。不过果兴阿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僧格林沁和春佑正在固防的北京,而是民怨沸腾的那个混蛋。
第三百七十一 独醒之人
胜保虽然能力很差,但他也不是傻子,他从一开始知道自己打不过果兴阿,所以他从来没想过和果兴阿动手。 果兴阿是要剿灭的,但是胜保知道剿灭果兴阿的人肯定不是他自己,他最多也是敲敲边鼓。至于剿灭果兴阿的伟大功绩是由僧格林沁来领,还是春佑来领,和他无关了。
他一直停在永清不动,便是想坐观成败,等着僧格林沁和果兴阿血拼。万一僧格林沁能把果兴阿给拼残了,他还可以从背后补刀,如八里桥之战一样坐享其成,独得剿灭果兴阿的大功。如果僧格林沁和春佑都被果兴阿给收拾了,他还可以凭着手里的兵力绕道去京师,保圣驾迁都,到那个时候起码能混个首辅军机干干。
他到是没想过果兴阿赢了该怎么办,大清人多着呢没了僧格林沁还有曾国藩,算曾国藩也打不过果兴阿,还有多隆阿、左宗棠、李鸿章,早晚也能磨死果兴阿。只要圣驾这个天命大义在手,胜保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因为心里有这种打算,所以胜保一直纵容部下,用民间的血泪换来部下对自己的忠心。也是因为如此,胜保一直不敢对固安军有任何动作,只是一味的虚报战功,因为必须保存实力,做一个笑到最后的人。他不敢有任何试探果兴阿的举动,以免把果兴阿的注意力给吸引到他这边来。
胜保所部的一大帮人在永清闹腾的不亦乐乎,固安军虽然距离他们不远,但一直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也乐得忘记了这帮人的存在。当然众人皆醉,自然也有独醒之人,如靖东营的宋景诗。
宋景诗,山东堂邑人,自幼家贫,爱习拳棒,练一身功夫。稍长便闯荡江湖,打拳卖艺,并在多处任武术教练,其徒弟不下数千人。他外表温尔雅,但生性刚强,遇事爱打抱不平,在当地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虽然是跟着白莲教起事的,但他可是个有追求的人,绝不是一个十恶不赦之徒。胜保所部的其他人都在烧杀抢掠,唯独宋景诗的靖东营置身事外,遇到逃来的难民,他们还会予以掩护救济,绝对是永清这个地狱里的活菩萨。
宋景诗造反可不是信了邪教,他是恨官府无道,民间百姓没有生计,这才登高一呼。投降胜保也是情势所迫,他还是有一颗造反的心的。而且宋景诗非常同情其他起义军队,被胜保指派阵,也是出工不出力,甚至还时常诈败,给阶级兄弟制造战机。但是这次回师勤王,宋景诗却非常积极,他对朝廷可没有任何好感,他是急着要来对付果兴阿。
宋景诗出身山东,自然早知道果兴阿的大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