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果兴阿只有两个选项,其一是朝廷主动招安果兴阿,把谋杀果兴阿的锅让八大臣背,这样大家和好如初,果兴阿继续去北疆发展。但是这个不是果兴阿能决定的,得看朝廷的意思,朝廷要是犯了死心眼,果兴阿也没办法求和。第二是靠枪杆子说事,果兴阿现在可有拿下北京或者天津的实力,完全可以占据一地,自己慢慢发展,与大清、洪秀全,玩一个三国演义。不过这个选项也不十分完美,因为大清完全可以放弃北京迁都抗战,果兴阿一样很难摆脱四面受敌的困境,算能有成功的一天,至少也得二三十年以后。而且这么干的风险极大,一个不小心,是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拉肃顺下水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果兴阿是托孤,肃顺是赞襄,他俩联手便可代表咸丰的意志,政治不会陷入孤立。肃顺的人脉也不是白给的,起码和肃顺在一条船,曾国藩算不支持,也肯定不好意思和他们动手。再则像煜等人都是和肃顺较亲密的,有了肃顺的支持,煜这个后顾之忧便可以马解决,还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助力。将来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京也会有不少的官员站在肃顺这边。算奕欣和太后还是带着皇帝迁都抗战了,果兴阿也可以用肃顺的名义在北京成立临时政府,当个刘备刘皇叔,军队在自己手里,将来想变曹操,也是一句话的事。
果兴阿非常认同皮润民等人的观点,但是肃顺冥顽不灵,怎么说也听不进去,他也没有办法。他能伪造肃顺的签字,但是不能不让肃顺见人呀肃顺不肯帮他说话,他干巴巴的发表个檄,也是屁用没有。
果兴阿挠头的时候,京里的奕欣和慈禧也在挠头。奕欣多少还有点埋怨慈禧,你说你把孙猴子搞定了,现在猴子急了是个什么情况。不过埋怨归埋怨,办法还是得想,总不能看着猴子大闹天宫。但果兴阿是个大刺猬,谁也打不过他,实在是让人头疼,好在还有一个祥。
祥不愧是奕欣的谋主,他也看出了果兴阿现在的窘境,所以他给奕欣提出了二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招抚果兴阿,按原计划把责任都推给肃顺。这么做可以消弭眼前的祸患,但是将来果兴阿到了北疆若是做大了,还得再想办法。第二个策略则是把果兴阿和肃顺一勺烩了,直接宣布果兴阿为叛军,调集京畿各路人马和果兴阿打消耗战,宁可让果兴阿肆虐京畿,也要活活耗死他。这么做能一劳永逸,不过果兴阿的战力实在太强,真打起来的话,估计北京城都得打平了。
祥怎么也没有想到,奕欣和慈禧只是选择性的听取了他的意见,然后创造性的想出了第三种策略。
第三百六十三章 北京挺忙
奕譞把果兴阿劫夺肃顺这个坏消息带回北京之前,皇太后和恭亲王已经忙的脚不沾地了,因为摆在他们面前摆着组成一套新的政府班子这个当务之急。 他们得完成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并且及时接收八大臣的权力,以免形成权力真空。
顾命八大臣全部去职,军机处原来的五个组成人员,除了一个祥外,有四个在顾命大臣之列,所以作为央政府的行政枢,此时的军机处事实已经瘫痪。当然人事安排的根本原则是早定了的,那是这个新政府班子必须是以恭亲王为首的,这也是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之间的“交易”所在恭王既已实现诺言,全力将顾命八大臣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制度推翻,把两宫太后扶垂帘听政的宝座。现在“革命成功”了,该两宫皇太后来兑现自己的承诺了。
因此恭亲王无可争议的成为了新政府的首脑,也是俗称的“军机领班”。但光是个“军机领班”,也还不足以“酬庸”他的劳绩,于是又想出个名目,那是“加授议政王”,以示皇太后皇帝对恭亲王的“倚重之深”。
为什么不直接封个“摄政王”呢因为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即位之初,他的十四叔多尔衮封的是摄政王,后来还嫌不过瘾,干脆来了个“皇父摄政王”。奕欣没当摄政王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正是考虑到多尔衮的前车之鉴,多尔衮虽然权倾一时,是个真正的“无冕之皇”,但其身后的下场却实在不太好。他刚死的时候甚至被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可是仅仅一个月后,他遭到顺治皇帝的彻底“清算”不但废黜刚给他的皇帝尊号含庙号、谥号,还被削去原有睿亲王的封爵,甚至黜去爱新觉罗的宗籍,贬为庶人。直到乾隆年间,才被部分“平反”。有这样一个“摄政王”的先例在,恭亲王自己无论如何不会对“摄政王”三个字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摄”者“代”也,摄政王是代行天子之权。如今皇太后既然临朝听政,代行天子之权的自然是皇太后了,因此恭亲王也只能“议政”,不能摄政。
不过此时两宫皇太后、尤其是慈禧太后,对朝廷的人事并不熟悉,几乎是“睁眼瞎”,想插手也无从下手。满朝武谁的资历背景怎样,谁的德行才能怎样,她都不了解。内阁奉谕所宣布的这个军机处新班子组成名单,完全是由恭亲王一手拟定的。分别是加授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和硕恭亲王奕訢、太子太保华殿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户部左侍郎祥、鸿胪寺少卿曹毓瑛,一直蹦达的很欢实的周祖培,因为根本不是奕欣的人马,被排除在了名单之外。
慈禧太后对这个名单很不满意,不过也是没有办法,总不能把肃顺再弄回来。因为这六个人,把恭亲王除外,起码有四个人一眼能看出与恭王的密切关系。首先打头一个的华殿大学士桂良,他是恭亲王的老丈人。唯一一个由“旧班子”留任的祥,则跟桂良同旗同族。祥虽然也是旗人极其少见的能员,但此时受到重用,却一定是出于桂良的引荐无疑,而且对付果兴阿的主意都是他出的,明显早和恭亲王有默契。再一个宝鋆,这个人好像没什么本事,但他跟恭王的私交非常的好,好到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随便开玩笑的地步。至于曹毓瑛,还在承德当军机章京的时候,与恭王有机密书信往来,为政变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明显是奕欣安排在军机处的卧底。此时恭王论功行赏,让他取代原来“肃党”的焦佑瀛,成了“打帘子军机”。最后剩下一个沈兆霖,身份还算是较“立”的,不过背地里是不是奕欣的人也很不好说。
奕譞把果兴阿搀和进来的消息带回了北京之后,两宫和奕欣还真慌乱了一阵,但也很快稳了下来。等慈禧和奕欣对如何应该果兴阿已经有了成算,立即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了对七个“阶下囚”和一个在逃犯的彻底清算,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二日,肃顺还和果兴阿在河西务矫情的时候,慈禧和奕欣便谕令热河都统春佑,将肃顺在热河的财产“密速查抄”,“毋令稍有隐匿”,同时再传谕将肃顺“在京家产,著即派西拉布前往查抄,毋令稍有隐匿”,这还只是第一步。
第二天,由内阁牵头,恭亲王亲自主持,召集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在宗人府开会讨论对顾命八臣的处置。载垣、端华、肃顺三人都系爱新觉罗家族的近支亲贵,也是“宗人”,因此,若按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