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先在集英殿轻松击败卫道坚,道君皇帝欣喜异常,侃侃而谈道:“昔日太祖在此殿取天下英才,一般均以先交试卷者为状元。开宝八年,王嗣宗与赵昌言同时交卷,太祖很为难,因状元只能有一位,太祖便教两人在殿中决斗,王嗣宗手明眼快,先出手将赵昌言裹头巾打落在地,大步窜过去拽在手中,顺势跪着在殿中说,臣赢了,惹得太祖哈哈大笑,故而王嗣宗获得当年状元!此可谓‘文斗’,今日两位爱卿比武,可谓‘武斗’,既精彩纷呈,又惊心动魄,远在朕之意料之外!可见英武豪杰人士,皆深藏于江湖之中呐!”
童贯奏道:“陛下何不在京师举行武林盛会,诚邀天下道教能人异士,齐聚京都,一决武功高下?”
道君大喜道:“童爱卿言之有理!可着即下旨,诏令全国各道教门派,俱进京参与盛会,命名为‘论道会’。此会必将热闹非凡,不可预测!”
张继先本不欲参与“论道会”,可道君皇帝强令不准。不久,在第一期“论道会”上,张继先获得“论道会”会主!名声愈加扬于四海。卫道坚积心处虑,不意为张继先做了嫁衣裳,心中酸楚,实在难以言表。
张继先获得第一期“论道会”会主之后,愈加感觉“丹崖派”卫道坚等人的嫉恨,张继先本来无意庙堂之中的皇帝宠信之争,执意向道君提出,欲回归龙虎山隐居修道,继承发展“正一派”道教事业。道君皇帝无法准奏,第二年,张继先又回到龙虎山。此后的“论道会”,张继先便未参加,非但如此,道君皇帝再召其入宫时,张继先皆以病婉辞。司马展、卢嵩、铁铸三人,便是在此期间,上龙虎山学艺,被张继先收为俗家弟子的。
张继先退隐龙虎山,可卫道坚却依然耿耿于怀,为何?第一期“论道会”,因张继先参加,卫道坚因是其手下败将,不敢报名参加角逐。后来的第二、第三期“论道会”,张继先未参加,卫道坚以为志在必得,谁知,王老志、王仔昔分别于第二期、第三期“论道会”异军突起,卫道坚逐渐受到道君皇帝冷落,于心不甘。寻思道:那张继先年不及二十,武功便出神入化,纠其缘故,必然是归功于其历代天师所传的“正一经”可见,这“正一经”,乃练武之宝。
可“正一经”乃龙虎山“正一派”不传之秘,历代天师几乎是随身携带?普通人如何能谋取?然而卫道坚在京师盘踞多年,交结了一大批人,其中很多便并非是普通人!
卫道坚首先找了师弟万俟豹、万俟彪、万俟虎三兄弟,提出一起设法谋取龙虎山“正一经”,万俟三兄弟本是武痴,“正一经”对他们而言,具有极大诱惑力,卫道坚又是本派掌门,两者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