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堂整了整衣袖,在李昭明含笑的目光中起身。
临安的变化并不大,入目所见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依旧带着江南水乡一贯的风情。
李昭明和白玉堂赶在顾吟秋生辰的前两天到达,白锦堂已经在了。
玉堂回来了?
白锦堂见幼弟按时回来,眉眼柔和下来。你这小子, 这些年在外面也没见你闯出什么名堂。
哥, 这话我就不高兴了。
白玉堂不服气,前些日子您没听到我的丰功伟绩吗?
你说的是你跟外面结拜的兄弟去闹了一通皇城吗?白锦堂没好气道:你就得意吧。
他很得意呢。
李昭明后头进来笑吟吟道:只不过后续闹了点问题出来, 又死活不肯认输。
我本来就没输给那只猫!白玉堂跳脚。
容我提醒,李昭明道:如果不是我捞你出来,锦毛鼠这次就成水老鼠了。
白玉堂:......好气哦, 但是无法反驳。
老师, 您回来了!
顾惜朝从里屋转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庭中的少年,小跑过来立到他身前。
顾惜朝这些年身形渐长, 已与幼时能一只手拎着他的老师差不多高。他穿着一件广袖青袍,内衬鹅黄衫子。因着还未及冠, 满头卷发被檀木簪简单挽起一半, 让他看起来精神极了。腰上挂着一柄通体漆黑的长剑,剑鞘上镌刻着银色的花纹。花枝蔓延开来,自然而然形成云沉二字小篆,低调又华美。
若是有与李昭明相熟的朋友在这里,一眼便能认出来这柄剑是李昭明的手笔。
事实也确实是李昭明亲手铸造的。
那年他光明正大探视皇宫, 仗着天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开挂,很顺利就把那位据说也是神仙转世的小皇帝忽悠瘸了(并不是)。
小皇帝本来就发愁如何让刘太后真正还政于他,如何真正接触到大宋皇权。加上后来保皇派送李妃还朝, 几位大臣硬生生用此事逼得刘太后退了一步,让小皇帝终于名义上亲政。知道自己生母并非刘太后,他对刘太后更加忌惮了,整日就琢磨着如何真正夺权。
但刘太后亦非普通闺阁女子,手段并不是稚嫩的小皇帝能比的。并且,在她代为执政的时候,行事不能说是大公无私,至少小皇帝摸着自己仅有的良心,也要承认她比自己那个爹要好上不少。
至少刘太后不会把大宋玩完,真成大送。
扯远了,总之李昭明出现的恰是时候。
他虽然没当过皇帝,但是俗话说嘛,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咋地,他弟可是千古一帝。当年他没少在太极宫翻过折子、听过大唐君臣讨论朝政。反正他弟也不在乎,甚至巴不得他立刻上朝领个官儿来帮忙,也好过自己忙成狗兄弟却在游手好闲。
李昭明见过二弟和他的一干忠心耿耿的臣子有来有往,怎么说也知道一个合格的皇帝该是什么样的。
这小皇帝不指望能赶上他弟,有个十分之一就够他用的了。
他教了小皇帝一段时间,后来已经被迎回宫中的李妃见了他一面后,不知和小皇帝说了什么,总之他每次悄悄入宫时小皇帝都会比上一次见面更加尊敬他。
李昭明也不以为然。
小皇帝在逐渐掌权后,便对他开了国库,让他随意挑选宝物作为谢礼。李昭明正好在里面找到了适合铸剑的好材料,用来给顾惜朝铸剑再好不过。
说天下的宝贝尽在国库不是假的,李昭明甚至还在里面看到了几块颇为眼熟的不像矿石的矿石,与当初师尊为他铸双剑时所用的原生晶石颇为相似。
李昭明见猎心喜,拿它们出来除了给顾惜朝锻了一柄轻剑以外,还给白玉堂锻了一把刀。余下的材料,按照顾惜朝的意思给他打了一对小斧。
总之是物尽其用到了极致。
朝朝。
李昭明见到小弟子,顿时眉开眼笑。
你准备的怎么样?
很好。顾惜朝傲然道:此次下场,临安不会有比我更好的学子。
顾惜朝今年十六岁,正是年少轻狂的时候。而他本人又确实有那个实力狂傲,是以众人便也随他去了。
江南历来才子众多,临安更是个中翘楚。他在临安最好的书院修习了几年,终于在不久前得到了所有讲师的认可,准备下场考试了。
原本顾惜朝十二岁时就有过下场的心思,但是那时他对自己把握并不大,索性压后了几年,打算一次考到殿试去。
待到金銮殿上直面圣颜,方能有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戒骄戒躁啊小外甥。
李昭明还未开口,旁边被无视的白玉堂不乐意了,故意给他泼冷水。
惜朝知晓,谢小舅舅关心。顾惜朝面不改色道:大舅舅,娘亲找您有事,您先随惜朝来吧。
这些年他早已身经百战,对于白玉堂时不时的挑衅并不在意,打了招呼便转身离开了。
白锦堂摇摇头,神色颇为无奈,也跟上顾惜朝走了。
你明知道他不会说你想听的话。
李昭明凉凉道:这么大个人了,还要外甥来担心,你也是有本事。
方才顾惜朝一出现,眼神就先在白玉堂身上扫了一圈,确定对方没缺胳膊少腿的,这才上来和李昭明说话。
自那年得知白玉堂结局,哪怕李昭明说了会看着他,顾惜朝心底也有些不放心,每次白玉堂出去都会借母亲的口提醒诸多事宜,重复了也不管,这事白玉堂是知道的。
他只是有些郁闷为什么小外甥不亲自跟他说。
呵呵。白玉堂反唇相讥:你也没好到哪里去。
李昭明耸耸肩,转身边走。到院门口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扔了一句话下来。
你也跟上惜朝吧,虽说是以贺他母亲生辰的理由带你回来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你不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