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对于这些也很了解,毕竟她们黄天立圣教曾经和华胥做过交易,困住四奴。
说这些,其实是解释给慧逸公听的。
华胥古国的位置并不好,他们最大的敌人是妖族天叱部。但是他们也和七杀部、洪武天朝接壤。
七杀部因为主要的敌人是洪武天朝,因而和华胥古国处于一种彼此防御的状态。
当然这种状态并非一直如此,七杀部实力雄厚,一直野心勃勃,历史上曾经不断袭扰华胥古国的边疆。
一直到六千七百年前,华胥古国出了一位雄主“精武帝”,他在华胥和神烬山的边界上发现了一道“孽龙脉”,若是任凭这道孽龙脉发展下去,再有数千年,就能够搅动风云,凝聚大气运于一名反贼身上,霍乱整个华胥。
若是后世子孙不肖,恐怕华胥的皇族就不姓段了。
但孽龙脉气候已成,强行斩杀反噬巨大,便是精武帝当时已经成就镇国,自问也无法承受。
这种两难的局面下,他的处理却极为巧妙。他招募天下阵师,在孽龙脉的“龙头”位置上建造了一座庞大的军城,便是如今的“顿龙城”。
以绵延三千里的庞大灵阵收束孽龙脉,将力量倒入顿龙城。
顿龙城有着孽龙脉的力量,朝向神烬山。自此,七杀部妖皇再也不敢轻易涉足华胥古国的领地,因为顿龙城灵阵接引的孽龙脉的力量,对于皇者有着可怕的杀伤力。
孽龙脉因为要不断导出力量珍贵七杀部的皇者,难成气候,不再是华胥古国的威胁。而七杀部和华胥古国的边境上,也和平了数千年。
七杀部和华胥古国,可以心无旁骛的一起对付洪武天朝。
宋征知道了这一段历史之后,也曾暗中感慨。整个灵河东岸的历史,便是一部英雄编年史。每一代都有风云人物,他们的事迹令人悠然神往,哪怕是对手、敌人,也能让你心生敬佩。
宋征接着黄远河的话,道:“段煊赫入主顿龙城之后,一心想要立下功勋,以对抗天煞云赤惊。所以华胥皇室将他们在我洪武的秘谍一并交给了段煊赫。
与朱秉燃联络的,正是段煊赫。
在下将他们的秘谍一网打尽之后,严加审讯,另外又从侧面调查,确认了一些事实。”
他说着,把手在面前抹过,虚空中张开了一片灵光地图,正是洪武北方的地形,和神烬山、华胥交界的部分。
这一部分地图,以烈泉关为中心,往北是神烬山、洪武天朝、华胥古国三方交界的“百战塞”。
百战塞虽然掌握在洪武天朝手中,但真的是百战之地,本身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坳,无险可守,只要开战瞬间就会被突破。
百战塞实际上的作用,类似于一座“烽火台”,只能够预警:华胥人来了。
百战塞以西是神烬山,这一片神烬山极为凶险,荒兽莽虫强大,妖族也不愿意轻易涉足。天煞云赤惊前次便是出人意料,从这一片领域内穿过,才忽然出现在洪武腹地。
但这种冒险行军的计划,可一不可再,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云赤惊是因为在神烬山中多次探查,才敢冒险行事。
再来一次他其实也没有把握。
这一片区域再往西,就是塞北九镇的防区。这支军队是洪武目前边军中最强的一支,出击力有不逮,防御七杀部的入侵还是足够的。
百战塞往东,是一条大河:广寒河。
这条大河是华胥和洪武的边界线。沿着大河两岸,两国设有重兵。洪武方面是关外边军七镇,仅次于塞北边镇。
华胥方面,是他们的“西南军”,沿着广寒河布防,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和洪武天朝一样,军中将领吃空饷成风,到底有多少修兵,只有天知道。
两国在广寒河两岸都有庞大的水阵,借助广寒河丰沛的水灵元力维系的灵阵,形成了一道牢固的屏障,老祖以下难以飞渡。
而顿龙城道百战塞这一片区域中,驻扎的是华胥古国的“华胥天军”,官方公布的人数是三十万。
顿龙城大统领掌管顿龙城到广寒河一线的全部军务,乃是华胥古国权力最大的军方将领之一。
宋征指着灵光地图说道:“我龙仪卫已经确定,段煊赫有了一个作战计划,针对的却不是烈泉关,而是广寒河。”
以往华胥进攻,都是从百战塞突破,毕竟杀入烈泉关要比广寒河防线简单得多,而且陆地上修兵容易展开作战。
他指着名单上的一个人:“兵部水军主事费通海,他的四弟费通河是关外边军广寒河水师统领,广寒河上十六艘大舰、二百六十艘各式小舰,都归费通河掌管。”
“段煊赫的计划是费通河接引华徐大军,渡过广寒河,先杀败我朝关外边军,断绝了烈泉关一线的支援,然后南下,绕过烈泉关一线,迂回杀向京师。”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以红色灵光画出了华胥古国的进攻线路。
黄远河看的面色冷峻,若非他已经是文修镇国,天生镇定,此时必定已经是冷汗淋淋。
华胥古国这个计划有很大的可能成功,水军在洪武北方数量稀少,若是整个关外边军的水军全部叛变,他们真的能够轻松度过广寒河。
费通河不仅掌握着水军,为了方便水军进出,他同样掌握着广寒河水阵的符钥,到时候华胥突袭,有心算无心,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而关外边军将会被拦腰斩断,慌乱之下必定是一场大溃败。
“段煊赫对这个计划很有信心,他想要以攻陷我朝京师的战功来对抗云赤惊。”
说到了这里,大家对华胥古国的计划已经了然于胸。太后疑惑问道:“你想要将计就计,趁势拿下顿龙城?”
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宋征所说的为洪武天朝“续命三百年”。
宋征点了点头:“在下捉拿这些奸细的时候,都是秘密进行,整个过程十分消息,绝不会泄露消息,让华胥古国察觉。”
“而且审讯十分迅速,并且已经降服了费通海,保证他们配合我朝的行动。”
他没有明说,实际上是他亲自出手,以宝蓝分神控制了费通海。他让龙仪卫秘谍做的调查,是从侧面印证整个计划。
慧逸公也是心动,他和洪武天朝国运纠缠极深,若是能够续命三百年,至少在这三百年中,他必定安然无恙。
于是他身躯前倾,问道:“说一说你的计划。”
“诱敌深入。”宋征刚说了一句,黄远河就连连摇头:“此计不可。将华胥的大军引进来,他们的修兵众多,强修勇猛,即便是有埋伏,想要将他们全部歼灭也我方怕是要损失惨重。”
宋征却是淡淡一笑道:“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将他们引入我朝领地了?”
他指着广寒河道:“我要将他们引到广寒河上,将他们全部沉入河底!”
第三九四章 河中将有冤魂(下)
太后和黄远河面上都是一片平静,但心中各有不同想法。
这数十万修兵的冤魂对于黄天立圣教来说,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若是能够收拢在手中,老巢被毁灭的损失就可以弥补回来。
而黄远河则想的更加长远,若是自己能够主导这样一场大战,不但可以让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还能够趁机掌控关外边军。
塞北边军九镇、关外边军七镇,洪武六成的军力都在自己手中。
于是太后和黄远河这次没有再次嘲讽宋征,彼此交换了眼神,慢慢的点了点头。
宋征道:“但是这一次的计划需要太后和首辅大人配合。”
两位镇国强者一同问道:“如何配合?”
宋征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首先,我需要黄天立圣教的不死人大军……”
太后勃然变色,咬牙切齿骂道:“到底是谁出卖了圣教!连这等秘密也告诉了你,这不可能,僵王乃是我圣教的护教神军,绝不可能参与洪武天朝的战争。”
她没有否认自己和黄天立圣教的关系,在慧逸公面前不可如此。
宋征道:“若无不死人大军,我们如何保证将华胥古国的战舰击沉之后,让他们几十万修兵全都死在河中?
他们都是修士,逃出水面就可以飞遁回去,等他们重整旗鼓,严密防守,我们想要谋取顿龙城,只是一个空谈。
我们必须将他们的渡河大军全部沉默在广寒河中,才能让他们防线空虚,进而攻下顿龙城。
只要有顿龙城在手,向西我们可以威胁七杀部,向东我们可以压制华胥古国,至少三百年,我洪武安然无恙。”
慧逸公看向了太后,态度十分清晰。
太后面色难看,被慧逸公“逼迫”着勉强答应下来:“好吧,圣教可以派出僵王,但是护教神军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本后派人跟随你们作战,与大战有利的命令,他一定会听从,若想趁机消耗我圣教的实力那是做梦。
宋征你再敢趁机削弱圣教,莫怪本后不给慧逸公阁下面子,出手杀你!”
宋征点头:“这一次乃是万载难逢的良机,我们三方当以洪武利益至上,精诚合作,先抗外敌,我们的矛盾,这一次之后再行解决。”
太后冷哼一声,道:“但愿你心口如一。”
黄远河问道:“如此大战,需要一名良将统领全局,指挥使大人可有人选?”
宋征看了他一眼,道:“关外边军主将最为合适。”黄远河摇头:“恐怕不行。想要拿下顿龙城,单凭关外边军实力不足,恐怕还要调集禁军协助。
另外还有黄天立圣教的护教神军,这些骄兵悍将聚集在一起,区区关外边镇主将,怎能让他们心服?
若是因为将领不通,贻误了战机,导致整个计划失败,错失了这样的良机,我们恐怕追悔莫及。”
宋征不动声色的问道:“那大人可有合适的人选?”
黄远河道:“为了我朝的气运,老夫亲自走一趟吧。”
不用宋征阻拦,太后已经厉声道:“难得首辅大人如此忧国忧民,本后身为皇室一员,当然也要为洪武的天下出一份力,本后愿和首辅大人一同出战。”
她又看向宋征:“宋大人也一同去。整个计划是宋大人想出来的,你对于计划的把握最为准确,战场上瞬息万变,还需要宋大人出谋划策。”
黄远河暗中一叹,也知道太后不会让不死人大军单独至于自己麾下。但太后将宋征拉上一起,他也同意。再把宋征一个人留在京师,他也不放心——看看两位镇国大战的时候,宋征都做了什么!
宋征十分配合:“宋征乃是朝臣,若是朝廷用得到宋某人,自然义不容辞。”
慧逸公出面道:“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若是成功,我洪武说不定可以一举扭转颓势,未来国运绵长,未必只有三百年。
尔等务必要确保一战成功,以国家为上,不得私自争斗!若有人因为自身谋算,坏了整个计划,莫怪老夫不讲情面,让他陨落!”
三人一同躬身拜倒:“阁下放心,我等必定尽心尽力。”
宋征让大家一起来,就是为了让慧逸公背书。起身来之后,他又说道:“想要让这个计划顺利进行,还需要两位配合在下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两人总觉得宋征不会真的这么大公无私,因而不能立刻答应。
“我们需要制造一种竟是混乱,争战不休的局面。让段煊赫以为我们无暇顾及其他,他才飞快推进那个计划。”
两位镇国强者点头,道:“正该如此。”
宋征再次道:“所以请两位镇国准许宋征将龙仪卫麾下三位镇国强者请回京师。”
太后的脸色变了,黄远河也犹豫起来。慧逸公也不禁皱了一下眉头。
宋征进一步解释道:“此乃瞒天过海之计。四奴是乾和太子的人,只是跟龙仪卫合作,不会真的听从宋某人的号令。所以实际上只有两位镇国。
但宋某要昭告天下,有三位镇国强者入京,营造龙仪卫咄咄逼人的气势,以表示京师的争斗如火如荼,你们两位在我龙仪卫的压迫下也是全力迎战,没有精力顾及其他方面。”
慧逸公开口道:“宋征,可还记得老夫的承诺?”
宋征立刻躬身向他回答:“小子记得,镇国不得出手。小子明白这一道承诺不仅是针对两位镇国强者,也针对小子。所以,无论招来了几位镇国强者,小子绝不会自寻死路,让他们出手的。”
慧逸公满意点头,便不再发言。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之前是给了宋征一个保证,此刻却是给了太后和黄远河一个保证,让他们安心,好顺利的推进这个计划,为洪武天朝、也为他续命三百年。
太后和黄远河还有些迟疑,宋征又道:“这样瞒天过海还有一个好处,段煊赫会认为我洪武天朝所有的镇国强者都聚集在京师,广寒河一线不会出现镇国强者。”
两位镇国勉强答应下来:“可以。但我们出京之后,龙仪卫的镇国也必须跟随。”
“这是自然。”宋征爽快答应。
黄远河和太后一起叩拜慧逸公:“请阁下做个见证。”
慧逸公颔首:“老夫见证。”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
黄天立圣教一直暗中掌握着一直不死人大军,称号是“僵王”。僵王也是这支大军的统帅,实力最强的不死者。
所以黄远河掌控了军队,宋征拥有天蚕雷虎斗兽修骑,太后一直表现的很淡定,她有护教神军,对军队的力量并不很在乎。
……
方知祖拜见了很多人,甚至没有遮掩自己的惶恐,四处求告,想要托人在太后和首辅大人面前说情,他愿意献出从宋征那里得到的一切好处,甚至搭上几处自己的产业,只求宋大人被覆灭的时候,不要连累到义陈侯一家。
他也去了天河侯范家,想要说服范家和自己一起去求告,但是范家态度和黄山一样,十分淡然。身为勋贵,既然已经做下了决定,就不可首鼠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