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311(1/2)

科班派的鸿沟。 依靠这三差遣,虽然龙武军诸部常常天各一方,又常常就地扩充,却总能牢牢掌握军中的动向和保持军队结构的相对稳定。

一选就是,在火以下,让士兵自选管理饮食的专人,比同火副算是半个官,也算是小小的自治精神,龙武军的食料和饷钱是分开管理的,中间尽量减少过手的环节,象各种饮食用度,都是通过军下诸曹,直接发放给各火选出来的管理士官,而军饷则是以存取形式,由随军的飞钱商号合作背景的老军互济会和合作社,来发放日常钱和战务津贴,还可以提供一些小额的透支和低息借贷,这样运做下来,维持军队所产生的现金和物流量其实都很小,可以尽量减少舞弊贪墨的机会,以及高利贷、滥赌对士气产生的影响,增加军队袍泽的凝聚力,又能减少因为人为的亲疏远近,造成的各种小山头主义的后果。

这么一来,虽然牺牲了一些传统的效率,但不可否认对士兵的士气和军队归属感,很有好处。 龙武军创立以来,虽然时有供应跟不上或是发放拖延现象,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闹饷或者是患不均的事端。

另一方面来说,龙武军的福利和伙食都很丰厚,将官都自有身家或者是世家子背景,多数不屑于按照惯例去克扣那点士兵的人头钱。 也不需要特别打点什么部门。 相比之下那些西北边军出身的藩镇军、地方出身的守捉、团练兵就可怜的多了,一般只有主将直属的亲军,才有足额全份的配给,吃空饷和抽头现象,哪怕在号称劲旅的朔方、河东两大军事集团中,也屡见不鲜,只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

结果就把火烧到了龙武军的一亩三分地,本来天下大乱,各地自募自守,原有的军制大乱,亢官亢兵成灾,到处流窜,各种名目的权设、兼理、同制、检校官遍地开花。 有人拉了几百人的秆子,也敢自称中郎将的名号,相比之下,龙武军体制内的一点小动作,不算什么。

再加上,

最近有人,借朝廷大比,天下学子大量聚集京师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恶意吹捧龙武军的存在,什么禁中第一军,无冕节度使,军中之军,国中之国,战绩和实力亦被夸张的宣扬和传唱,一些本来属于低调处理和隐匿的事也被翻出来大书特书,特别是关于军队体系中,有勃于传统的改制和变化,成为朝野流传争议的话题之一,哪怕是细微之处的陈年琐碎,也被翻出来,讨论其背后的意义。

一时间,竟然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家里有事,单位又新老交替,不免心烦意乱,影响了文笔,另。 好友送了只没睁眼的奶猫,甚喜,却为家人群起批斗之,无奈急寻出路,滋以留念之。

作品相关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撇去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不说,

在我偷懒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东西也不少,由襄阳的快船一并过来,主要是

来自蜀地的汇报,现在蜀境的情况还算好,虽然连年用兵,征发不断,但堪堪

也维持了一个大致稳定的局面。

一直以来,我所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破坏整个社会基础,或者整个阶层,只是

很有改良色彩的的损害了传统利益而已,至于我和地方上的那些杯葛恩怨,实

在都处在一个传统的潜规则范畴内,在老皇帝他们眼中还上不到什么台面,用

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争权夺利性质的,非不可调解性的人民群

众内部矛盾。

因此,我和那些蜀地大族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可调和的因子,并随着

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按照惯例北方战乱不止,无数人流利失所,而在这种

情况下,那些拥有大片山林田地的世家豪族,只要付出极其低廉的代价乃至不

需要什么,只是付出给口饭出的许诺,就可以轻易获得大量送上门来的人口和

资源。

但是流民大营的确立,无意横空剥夺了他们凭空飞来一大笔人口财富,这样也

就算了。 流民很多,以后还会更多,但是我建立的这种东西,借鉴了现成地劳

动密集型企业管理制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粥放赈安置,而是一个行之有

效的经营体系,随着生意越大越大。 把越来越多人的利益和身家都紧密结合在

一起。

甚至连地方上因战争飞涨的物价,反成促成了流民大营和相关工场的兴盛。 连

成都附近乡里百姓市井小民,都开始大量进入工场做事,理由很简单,流民大

营及相关工场发给的都是帛布米粮地实物酬劳,按照生手、学徒工、正工到熟

练工、技师的三六九等,还有相应地待遇和配给。 既要驱使人给你做牛做马,

也要给他们一点微薄的希望和前景。 只要细微处一点点的投入就足够让他们满

足上很长一段时间。

在许多人看来,这种的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虽然苦累了点,但包吃包

住,病有人医虽然只是小白鼠性质的临床试练,年节时令,还有各色的福

利和活动。 。。 。 比起以前种三分地看老天眼色,伤老病痛听天由命地日子。

倒是让人安心的多了。

以至于他们蓄谋已久的扩张,到头却发现是门可罗雀,甚至为了与流民大营竞

争,还要提高成本和待遇来确保自己的农户不流失,当然,面对军队和官府背

景的存在。 这种竞争从头到位都是相当无力和倒向性的。

如此下来,能够看到机遇和前景的人,自然改弦更张,放下身段也投进去分一

杯羹。 而觉得平白受到损失的人自然也不甘心,要生出种种事来。 而且理由也

很充分,所谓农耕为本,在传统观念和势力中还相当有市场,自古以来最有效

地治理方式,就是人口都束缚在土地上。

大多数的灾荒和人口损失都是由一串连锁反应的造成,往往是发生了天灾人祸

后。 由于交通限制和官僚体系的懈怠拖沓。 对灾情的疏导和处理不力,造成灾

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 更多地人逃亡,而死去的人没能的到处理,往往又变成

大范围的瘟疫,进一步造成死人和逃亡,而逃亡的人多了,消耗光了携带食物

和财产后,就变成新的社会动荡的根源,开始为了生存抢夺富人大户,乃至官

府的库存,于是农民起义的火苗出现了。

战乱也是一种催化剂。

用本朝那位太祖的话说,“无产阶级是最坚定地者”,当无产阶级地到一

无所有的,只剩下朝不保夕地烂命一条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没有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