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335(2/2)

因为说句实在话,劳动人民以个体来看,都是小人物,小人物能有什么历史无非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屁大的事,这样的史即使修出了也不会有人看。

事实上,历史从来就不存在必然性,是由一个个的偶然事件叠加而成,决定历史走向的也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各路风流人物,即所谓的帝王将相,只有他们的事迹才为世人关心,所以从一开始,易教授就没把握住重点,真正要想修出一部与众不同的史书,前提条件不是记载的主体,而是是否客观,即不为尊者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可以想象,以易教授区区文人身份,他只要敢不为尊者讳,立刻会有无数人跳出来指责他,他也会于一瞬间失去所有的名声与财富。

所以不难理解,易教授重修中国史的豪言在炒作了一阵子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他本人也从此深居简出,从公众的视线中逐渐淡出,这没办法,牛比吹炸了,没脸出来啊。未完待续。。

第六一一章 纠结的丁善庆

中国人历来讲究成王败寇,胜利者人格完美,心怀天下,是理所当然的高大上,失败者则是卑鄙阴险,残暴不仁,被钉在了一根根的历史耻辱柱上。

可是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胜利者就真的那么完美,失败者也真的那么不堪吗答案显然不是。

不为尊者讳,表达的深层意思即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分明,公平公正,不因一功而遮百恶,意味着颠覆中国自周武伐商以来的约定成俗,然而近三千年的传统岂是说颠覆就颠覆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也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有强大的力量作为后盾

无须讳言,王枫有革弊迎新的决心和勇气,但是他更有实力,在民盟军中,他一言九鼎,在民众心中,他众望所归,他有能力打破沿袭了三千年的陋习,还历史一个真面目

他的愿望是,历史不应该是统治阶级愚民惑民的工具,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客观事实,每个人都有权力了解真实的历史,对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作出自己的见解。

丁善庆却惊呆了,他没想到王枫竟然邀请他主持修史,要知道,在一般人眼里,修史不算什么,可是在专家眼里,能有资格修史,尤其还是主持修史,那都是文学界的泰斗名宿啊

太史公不用多提,在史学界的地位无可撼动,就拿班超、班固、刘晔、房玄龄、欧阳修等诸多名宿大家来说,谁不是在青籍上留下了千古史韵修史对于一名文人具有无可非凡的意义

一瞬间。丁善庆的脸都泛起了一丝潮红

可是他很快冷静下来。

王枫是什么人是他的政敌,是他在思想上的对立者。更是践踏他尊严的罪孽祸首,就在刚刚。当他面砸毁了朱熹塑像,摧毁了他的精神支持

如果是咸丰邀请丁善庆修史,他做梦都会笑醒,但偏偏邀请他的是王枫,是他眼里的短毛、逆贼、离经叛道者,这种感觉,让他心里五味杂陈,他沉默了。

“哧哧王枫又冷冷一笑:“丁院长,前面我砸朱熹像时。你跳出来对我破口大骂,我还当你是个不畏强权的了不得人物,说实话,你老人家迂腐是迂腐了点,又有些奴才气息,不过就冲着这一点,我还是挺钦佩你的。

但是,现在我很失望,我看错人了。不为尊者讳,说起来简单,却需要掀翻一座座的神坛,为一个个罪大恶极的人物正名。他需要大无畏的勇气与不顾一切的决心,这是太史公所具有的品质,而你。只是一个受满清奴化教育洗脑的可怜虫罢了。

我敢断言,你的心里没有公义。你只是个沽名钓誉,瞻前顾后的伪君子。

我也不知是否鬼迷心窍。竟然会对你起了欣赏,唉,走眼了,看走眼了啊,算了,我这个人还是很尊老爱幼的,你不愿意,我不勉强,世上的名宿大家又不止你一个,你不修无所谓,我还怕找不到人去吧,去吧,你走吧。”

说着,王枫还连连挥手,一副赶人的模样。

“你”丁善庆已经记不得今天是第几次怒火冲天了,可是他敢保证,没有一次如这次让他心脏一阵阵的抽痛,这是对自己在人格上的侮辱啊

他差一点就要厉声喝骂,然后接下修史的重任,在清史中狠狠的鞭鞑王枫,揭露他残忍嗜杀,离经叛道的真面目,可是等等为王枫修史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等同于自己认同了他的歪理邪说,也认同了民盟军才是正统别人,包括自己的许多弟子会不会因为自己改而为他效力

果然是打的好算盘啊,以激将法利用自己

“哼雕虫小技”丁善庆不屑的冷哼一声,转过身子,就要以离去来表明自己识破了王枫的心思,可是一只脚刚刚抬起,他又有些犹豫了,这没办法,修史对于一名文人来说,诱惑不下于一名瘾君子面对着一屋子各式各样的毒品

大清朝从顺治二年到乾隆四年,断断续续,历时九十四年修了明史,后于乾隆年间,国力最盛之时花十三年修四库全书,一般来说,修史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只有政治稳定,国力强大之时才会修史,以目前咸丰朝风雨飘摇的现状来看,根本没有修史的可能。

反而是民盟军,如果真的取大清而代之,因着中国新朝给旧朝修史的传统,他有为大清修史的义务,更何况民盟军虽未统一全国,却根基扎实,辖境民生安定,百业兴旺,经济发达,军事强盛,具备修史的能力。

如果自己拒绝了王枫的邀请,他肯定还会邀请别人,天下的儒学宗师不是他一个,北京城就有好几人的名声不下于他,比如前年殿试一甲一名,高中状元,年仅二十九岁的翁同龢,在学术上的造诣连他个老前辈都不敢轻视,他不敢保证别人会否有他那样的气节,万一抵挡不住引诱去帮王枫修史呢

这个世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想到可以名扬青史的机会就这样被自己拱手送给了别人,丁善庆的心里不平衡了,他的眼前不自禁的浮现出了清史修成之时,那个人接受各方庆贺的场景,那一册册刊印的清史上,主编的位置印着那个人的名字

而本来这个位置应该是丁善庆三个大字啊

丁善庆毕竟不是圣人,利禄他可以不在乎,可是名声对于他的吸引力无比巨大

只不过,一想到王枫离经叛道,禁绝理学,砸毁朱熹塑像,还把二程与朱熹移出文庙,他就气恨难平,一时之间,名声与气节在他心里斗个不亦乐乎,面孔布满了挣扎,就像中了定身咒一样,那只踏出的脚也迟迟放不下来。

这时,杨水娇突然怪笑一声:“哎,想想或干年后,清史被编撰出来,某个老头翻开一看,全都是对我们家王总司令的歌功颂德,不知道会不会气的吐血呢。”

“嗯”周秀英用力点了点头:“那个老头痛恨王总司令,可是别人未必如此,当写到与王总司令有关的事迹时,怎么着,也得笔下稍微留点情面吧。”

一听这话,丁善庆的心里愈发的不平,不仅名声被别人攫取,就连他最痛恨的王枫也有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