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东林党提出的加重农税提高财政收入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原本就进入小冰河时期收成减产的农民不得不拿起了锄头柴刀等武器起来反抗。
此时东林党人还沉浸在自己的空想美梦之中,完全没有看到大厦将倾国之不存,也许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是只有利益没有国家,历史也明确的告诉我们,东林人大多就是这么做的,李自成来了投降农民军,后金来了继续投降,这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就像是现代人公司倒闭继续换一家而已。
刘云一段明末历史的分析让张天文彻底看清了东林党的真正面目,这些人不就是典型的投机倒把分子和岳不群一样的伪君子吗,还整天一副大义挂在嘴边,真到了有事时就跑的比谁的都快。
“汉奸啊,这些都是汉奸啊,感情这魏忠贤老爷子背负了几百年的骂名啊。”张天文叹道。
“呵呵,魏忠贤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至少他拿钱办事,出生贫苦平民百姓阶层更懂得普通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在他上位之后马上实施一项政策,开收工商税,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有了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工商税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大提高,使得国家有钱拿出去支援边防的战事。”
“哎,感情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该死的,我还以为只是手撕鬼子剧比较假,没想到这历史剧也是假的可以。”
“看历史嘛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还要看更深沉一点的东西,老魏真的那么坏把国家弄的乌烟瘴气,为什么在天启年间的农民起义几乎没有,到了崇祯一上台把阉党势力连根拔起就弄的天下大乱,起义不断这就值得我们去思考了。”
“部长,那照您这么说,崇祯还是有些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啊。”
“封建社会的帝王权术,讲的就是平衡,大明历史上那么多位不务正业的皇帝之所以能这么清闲不就是靠着平衡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吗,在两个旗鼓相当的势力争锋相对的时候,皇帝作为第三方势力只要稍微的倾斜一下,就能轻易得借助对方的手轻易的打压不怎么听自己的话一方,当然这种打压也是要是到好处,不然就失去平衡他就危险了。”
“部长我觉得您应该去做崇祯的政治顾问,就您对历史的见解和对东林阉党的分析,只要成功让崇祯听咱的大明就不会亡了,后金也就不会入关。”张天文一脸马屁拍道。
“瞎扯,还政治顾问,人家不把你杀了就不错了,在说你以为东林党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崇祯要是那么容易说服的一个人也就不会在煤山上吊,而不暂必南京在调大军与李自成一战了,所以啊,想都别想,咱们还是在这一时期捞点钱为好,至于更长远的打算那是执委会的头头们该考虑的事,不是我们我们国土安全部。”
“部长,我就是说说,”张天文被刘云说教一顿,有些委屈的回道:“那咱们这次去和郑家谈判,卖军火给他们没问题吧,我可是记得这郑芝龙在历史上是投靠鞑子的哎。”
“老尼古拉的节操虽然不怎么样,也不能说他节操不怎么样,只能说他最后完崩了吧,他想在新朝廷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所以在知道自己儿子不同意他北投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北投,但他儿子却是一个不错的人物,我们此行的目的有很大原因就是去接触一下未来的国姓爷。”
国姓爷郑成功,反清斗士,收复台湾击败荷兰人的民族英雄,基本上没人不知道,而此时的国姓爷还没正式走上他的政治舞台。
其实此次刘云带着张天文乘坐郑家的船去往大明其目的之一是谈判关于出口的武器的事,其二还真的是想会一会郑家大公子这位传奇人物,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通过的自己的思想来引导这位未来的民族英雄接触更多的现代的知识。
阻止满清入关这基本上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前提是穿越众得有这个实力,在刘云看来,阻止满清入关就需要考虑是继续支持崇祯还是在他死后,从南方的政权里挑选出一个朱家代理人,这个问题一直在执委会争论不休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但是可以肯定的,对明末东南沿海的郑家接触是很符合澳洲利益的,所以在这种前提之下,才有了刘云亲自跑到大明。
第82章 镜子国使者
1641年4月6日
刘云搭乘的郑家帆船到达了17世界的大明福建泉州,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码头之一,这里也是曾经大明王朝对外贸易的重要的沿海城镇,此时泉州已经在郑家的统治下,早在去年郑芝龙就被朝廷册封为了福建总兵署都督同知,名正言顺的的成为福建地界的最大军事首脑。
对于澳洲共和国的驻巴达维亚大使刘云来访,郑芝龙派出了其弟郑鸿逵代为接待,事先他已经了解过刘云这个驻外大使的身份,就相当于大明鸿胪寺少卿差不多,说白了就是澳洲对外负责番邦朝贡的官员。
“刘大使一路舟船劳顿,在下郑鸿逵,曰渐号羽公,已为大使及随行人员在城内安排好住宿,请随我上马车。”
来人一上来就很是恭敬朝刘云抱拳行李,规矩的介绍起自己来,要说这郑鸿逵也算是历史名人,只是和郑家在历史上太多的荣耀都被郑芝龙和郑成功两父子给占了,所以后世之人对郑芝龙的其他几兄弟并不是很熟识。
既然人家如此恭敬的正规的介绍起自己,并且说出了字号,按理说刘云也该如如此介绍,才算合规,不过现在人早就没有了什么字和号,刘云面带微笑,双手抱拳,“在下刘云,目前担任澳洲共和国驻荷兰巴达维亚大使,先祖流落澳洲百年其习俗于文化已有所改变,我国读书之人只有名,不在取字号。”
一番解释,郑鸿逵才算明白,感情这澳洲人流落蛮夷之地,早已失去了王化,连孔孟之道都丢的差不多了,在观刘云等一干随行人员的衣着虽能找到中原汉服的痕迹,但也是改的有些不伦不类了,在看头发冠帽早已没有,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剪短。
早在调查澳洲人的来历之时,郑鸿逵就听说澳洲人各个短发,原本以为只是个别之人,毕竟是出自前宋,那文化和习俗自然与当下大明之人没有太多异样了,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就连这位据说澳洲朝廷的官员都是短发,可见其国之民更是如此了,不过对于刘云能用闽南话与自己交流,这让郑鸿逵好感不已。
“刘大使请,”只是短暂的思考之后,郑鸿逵礼貌性的将刘云等人请上了安排在码头的马车,随后自己也坐上可一辆马车。
坐在马车之中的众人,别说还真的有点受不了颠簸,大明的马车是两轮的,虽然行驶在铺着青石板的地面上,但这种两轮马车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颠不防震,相比于西方的四轮马车,在防震方面还是西方的略胜一筹。
当初小伙们就一直不明白了,这古代历史上记载也有四轮马车的啊,可咋就喜欢弄这个两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