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孔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了妙丹王,妙丹王则是长叹一口气道:“能够只决胜负当然是更好了,但是动起手来,为了争夺胜负谁不是全力以赴呢就算因此而出现一些意外,也在所难免。”
孔明在一旁缓缓的点了点头,而公证人则是冷冷的道:“既然如此,双方约定进行胜负战,但生死各安天命,不受斗战束缚。”
话音一落,就见其中一名公证人抖手一挥,一面令牌抛向空中,直接在空中撕开了一道空间裂缝,而孔明和妙丹王则是同时身形一晃,进入到了这道空间裂缝之中。
斗战场内的空间大同小异,依然是一片灰朦朦的天地,孔明悬浮于空中,向着妙丹王淡淡一笑道:“妙丹王,在这斗战场内,你可希望变幻出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你发挥”
妙丹王摇了摇头,道:“就这么一片灰朦朦的挺好,哪怕是不幸陨落了,用来作背景也是不错的,不知道孔道友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
孔明哈哈大笑了一声,道:“妙丹王,你的修为不俗,想让你陨落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妙丹王同样是哈哈大笑着,道:“彼此,彼此”
别看妙丹王笑的很是爽朗,但是他身上那种阴测测的气息是骗不了人的,明显表露出了十分浓郁的杀意。
看来,融入了阴阳煞魂之后,妙丹王再想扮演一名伪君子,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果然,妙丹王的话音还没有落,就见他突然出手攻向了孔明,手中直接凝聚出了一道火柱,如同火龙一样的向着孔明席卷而去。
妙丹王身为一名丹药师,操纵火系元力自然是他的强项,而他刚一上手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最强攻击手段施展出来,自然是先以火系元力来试探一下孔明了。
对于这种试探性质的攻击,孔明又怎么可能看在眼里呢只不过是随意的一挥手,一道“五行轮回印”就凭空而出,迎向了妙丹王轰击出来的那道火柱,在一声巨响声中,直接在空中炸裂开来,化为无数散溢的能量扩散到了四周,搅动的空气就像是形成了一股风暴一样。
趁着这个机会,孔明也向妙丹王发起了反击,只见孔明右手中五色元力光芒闪动,星火剑猛的飞射而出,化做九九八十一道光剑向着妙丹王飞斩而去,正是分光剑的杀阵神通
妙丹王也不是易与之辈,眼见着孔明的攻击手段颇为不俗,他也是一挥手之间,一座巨大的五角药鼎突然凭空而出,将星火剑幻化出来的剑光全部挡了下来。
这五角巨鼎不仅仅是妙丹王用来炼丹的药鼎,更是妙丹王已经炼化了的本命无兵,是伴随着妙丹王一起成长起来的宝物,虽然还没有达到元兵宝器的层次,但是也相差不远,自然有着无穷妙用,星火剑一时之间攻之不下也实属正常。
而且,五角巨鼎不仅仅只是用来防御的,随着鼎盖猛的一下子弹开,从巨鼎之中突然喷涌出来的熊熊火焰,扑天盖地的向着孔明燃烧而去。
孔明见状之后不由得冷哼一声,因为真要论玩火的本领,又有谁能够与他相比呢
只见孔明左手一招,百禽神火扇瞬间就出现在他手中,随手一扇之后,更为汹涌的火海喷涌而出,甚至在火海中幻化出来一只朱雀的虚影,双翅一振之际,就将五角巨鼎中喷涌出来的火焰给驱散开来。未完待续。。
卷八 第四十一章 阴阳二力
妙丹王知道孔明是丹药师,玩火的本领肯定不会差,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孔明玩起火来居然是如此的威猛,就连朱雀虚影都给幻化出来了。
于是妙丹王忍不住惊呼了一声:“朱雀残魂”随即就控制着五角巨鼎猛的向后一退,算是被孔明给逼退了。
神兽朱雀的大名实在是太过显赫了,只要是玩火的谁不忌惮如果孔明真的能够控制朱雀的残魂,妙丹王自然是不敢与孔明比拼玩火的本领了。
孔明厉害到这种程度,妙丹王自然明白想以常规手段战胜孔明,显然是极为困难的了。既然如此,妙丹王也就打算将他压箱底的手段施展出来。
虽然将阴阳煞魂融入到体内只不过是一个晚上的事情,还算不上是正式开始修炼阴阳二力,但凭借着双魂共聚一身的特殊之处,妙丹王还是能够动用阴阳二力的。
而且,妙丹王因为机缘巧合所得到的修炼阴阳二力的法门,也算的上是极为顶尖的功法了,不仅能够用来修炼阴阳二力,还有与之相配合的神通。
妙丹王虽然因为体质原因不能够修炼阴阳二力,但是多年以来他不停的钻研这一门功法,早就将其中的一切背的滚瓜烂熟,功法中所记载的神通也尝试着演练了无数遍,现在终于能够动用阴阳二力了,自然可以将神通施展出来。
阴阳二力修炼的不够精深,神通威力并不会太强,但是只要能够施展出来。那就必定有着非同小可之处。这一点,妙丹王已经在昨夜试验过了。
既然孔明是如此棘手的一个敌人。那就让他尝一尝阴阳二力的威力好了
于是,在妙丹王向后飞退的同时。他的左手和右手之中,各有一团与众不同的元力凝聚起来。
妙丹王左手间凝聚的是一团黑色元力,右手间凝聚的则是一团白色元力,正是他推崇倍至的阴阳二力。
随着黑白两团元力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黑白两色交杂的光团,然后妙丹王抖手将之轰出,笔直向着孔明砸了过去。与此同时,妙丹王的口中更是低喝了一声:“泯灭”
妙丹王所得的关于阴阳二力的修炼法门,确实是一门极为厉害的传承。哪怕妙丹王还没有正式的开始进行修炼,却可以调动阴阳元力施展出一些极为特殊的神通,这“泯灭”正是其中攻击力最为强大的一种。
“泯灭”一出,随着黑白光球所过之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