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60(1/2)

是如此”

段祺瑞说:“说来说去,还是有人想当皇帝。”

见段祺瑞站起身当面顶撞李经方,李经述抬手示意段祺瑞坐下,然后开口道:“兄长别见怪,段祺瑞是个武夫,只读过一年私塾,可能不太懂你说的君主立宪是什么意思。但现在中国大多数的士兵,一年私塾都没读过,一提起皇帝,肯定就认为是要三叩九拜的那种满清皇帝。”

“家父绝对不是那种人。”李经方说:“家父的年号都想好了,就叫洪宪,取弘扬宪法之意。他让我来问问你的态度。”

李经述听说李鸿章取的年号为洪宪,这跟袁世凯取的年号竟然一模一样,袁世凯当年胜败名裂,硬是从中国的拿破仑、华盛顿变成了万夫所指的民族耻辱,李鸿章会是一样的结局吗他心里犹豫不定,此时,丫鬟秦月正好进来问要备什么酒李经述打了个岔,没有表态,然后问在座的将领什么意见。

阮忠枢、王士珍、林泰曾三人力挺君主立宪,刘步蟾、邓世昌偏向共和,冯国璋道:“我听大哥的。”

李经述老实说:“我觉得中国搞君主立宪的条件还不成熟。其实共和也好,君主立宪也罢,国家的道路,都急不得,要有耐心,只要一条道走下去,中国必定能繁荣富强。但是现在突然改弦易张,恐怕得先教育人民,至少得让人们明白君主立宪和君主的区别。”

李经方见李经述对君主立宪的态度不是很积极,心里很不爽,对李经述道:“天下的百姓他们明白不明白,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你们这些人支持就好。”

李经述还是很犹豫,道:“各地督抚恐怕也会有意见。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又陷入动乱”

“你这分明是妒忌我不给我面子”李经方拂袖而去,回京城复命去了。那天晚上,在总统府的书房,李经方汇报说李经述对君主立宪不积极,正在埋头看文件的李鸿章听了面不改色,问道:“洋人那边呢”

其实洋人那边,对李鸿章搞君主立宪也不太支持,但李经方骗李鸿章说:“外交总长伍廷芳说,英国、俄国、德国都是君主立宪制,他们的驻华公使都很支持父亲搞君主立宪。”

说完,李经方还送上一份当天的泰晤士报,上面有一篇署名“莫理循”的文章,这样写道:“李鸿章总统正准备重建一个皇权受到削弱与制约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在北京,接受过西方教育,真正懂得什么叫君主立宪的年轻官员不会反对这个想法。但是在南方,特别是居住在租界内受到条约保护的那些七嘴八舌空谈的学生和新闻记者则宣称。恢复帝制是不可能的。共和制度是国民意志唯一的表达方式。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他们这种无知的偏见和对共和的幻想错了,恢复帝制运动将赢得绝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拥护,他们欢迎它,不仅因为天子至高无上的思想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建筑在孔圣忠君之道的牢固根基之上。而且由于现在共和政权从中央到地方无不麻木和混乱无序。我可以预计,李鸿章总统将用毕生的精力去推动中国的宪政事业,并将自己的一切献身于中国人民的幸福与进步”

这一份泰晤士报,不是伪造的,李鸿章拿在手里,戴上老花镜看了半响,对李经方的话深信不疑,然后低头若有所思,对李经方说:“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发一封电报给经述,让他来京城一趟。”

李经方点点头,退了出去,给李经述发了电报。

李经述赶回了北京,已经是半夜。刚好有丫鬟端着一碗参汤要送到李鸿章的书房,他便接了过来,敲门进来,亲手将参汤端到案前,道:“父亲,夜已经深了,怎么还不休息下人刚在厨房给您熬了一碗参汤,趁热喝吧。”

李鸿章抬头看了李经述一眼,目光里露出一丝少见的慈爱,李经述的孝顺,还是让他觉得无比温暖,开口道:“难得澹园一片孝心,你先放下吧。”

李鸿章并没有马上进入正题,跟李经述唠叨起家长里短,道:“你生下来就长两虎牙,眼睛炯炯有神,亲友们都感到很惊奇,私下认为大概龙子下凡,连一向善于识人的文正公见了,都忍不住夸奖你辅器也,预言你将来必成大器。你的祖母也对你疼爱有加,逢人便说其父固亦如此,此子必肖其父,现在为父老了,你也真的是长大了,也有出息了。”

第130章不一样的甲午1

在总统的书房里,李鸿章和李经述促膝长谈,之后便进入了正题,李鸿章问李经述:“痴儿,你将来有何打算吗”

李经述道:“本来父亲的年纪大了,我理应随侍在侧,调理饮食起居,其他的不敢多想。不过现在中国正是多事之秋,新兵的训练不能耽误,孩儿还是想在天津小站专心练十万新军。”

李鸿章点点头,道:“为父的身体尚好,身边有经方照料就行。你就专心练兵吧。对于君主立宪,事关军心民心,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李经述道:“君主立宪,重在立宪,立宪之后,君位就虚了。是故政府可以垮台,而君主不问政事,方能传承千秋万代。父亲真的只是想做一个不问政事的虚君吗其实君主立宪也好,共和总统也罢,政体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理政。”

李鸿章点点头,道:“现在共和政体最大的问题是权力不集中,一事无成。现在中国百废待兴,没有君主,国民一盘散沙,我们不妨一试”

李经述百般争辩,李鸿章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要恢复君主,他挥挥手,让李经述退出书房。

看着李经述离去的背影,李鸿章生平第二次掉了眼泪,他年纪越大,心头越为这个孝顺儿子的前途担忧,觉得自己叱咤风云一生,最好能在临死前,给李经述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李鸿章这一次力推君主立宪,也有为李经述考虑的意思,他想等自己百年之后,就把君主之位传给李经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