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316(2/2)

慧超笑道:“和尚是新罗人,陛下离了新罗,新罗不用再遭受兵祸,和尚自然高兴。能去扶桑教训倭人,和尚自然高兴。”

李璟想要发作,却终于是忍了下来。既然决定了征伐扶桑,把扶桑当做一个落脚点,那就要当做一件事情来做,这个时候不能动摇军心,所以暂时就不和这个家伙计较了。

平心而论,这个和尚还是有些才能的,至少要比他那些短视的幕僚要强得多。新罗九州的平定,秩序的建立,民心的安抚,慧超都是功不可没。

虽然新罗之地等若已经放弃,这些事情却绝不能说没有意义。若是这些事情处理不好,将士们对于东征之事必然会心生怀疑,慧超把新罗处置得井井有条,甚至给人一种蒸蒸日上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当他提出要一鼓作气灭掉扶桑之时,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若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东征之事就会被将士们认为是没了信心,将领们跟着他冒险一搏,本就是为了取富贵的,若是富贵要没了,立马就会离心离德,到时候不等长安方面来攻,这些家伙就能要了他的命。

而现在,所有人都以为是要继续开疆拓土,都对于这次的东征极为支持。这样不单是军队不会哗变,等到了倭人地盘之后也将有足够的作战意志,有助于攻伐扶桑的事情。

当然慧超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拼凑出这一支庞大的舰队。为了这一支船队,慧超亦是花费了巨大心血的。

这个和尚并非是想要把他哄骗离开金城,而是实实在在的准备着东征的事情。能够找到的适合远航的大船也就这么多了,正是由于船只的缺乏,他只能带上十万大军。想想那些留在金城附近的大军,他的心里其实是极为心疼的。然而没有办法,船就这么多,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慧超的私心他也明白,这个新罗和尚的确是想要祸害倭人,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和尚在长安之时,和倭人和尚有一些过节,且是吃了不小的亏。倭人和新罗人乃是世仇,倭人和尚和新罗僧在长安向来不大对付,这些李璟都清楚。看慧超此时的样子,就知道他对于征伐倭人愿望是何等迫切。

船队鼓乐齐鸣,显得极为热闹,文武百官兴高采烈,李璟心中却极为复杂。

海岸越来越远,终于是看不到了。

三万精锐的平卢兵马,就这样留在了金城。

没有办法,为了制造假象,只能如此。对他来说,手里的汉军乃是最宝贵的,然而五万汉军,最后只带走了两万。

不能让真实意图露出一点儿端倪,不能冒一丁点儿的风险,所以他只能是忍痛割爱,放弃了大部分的精锐。

不过这十万兵马,亦足以踏平扶桑了吧

“和尚,你和倭人和尚有什么过节,不妨说来听听。”

什么都看不到了,李璟回过头来,振作了一下精神,看着慧超笑道。

慧超笑了笑,低声道:“陛下,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个叫晁衡的算了,不说也罢这次到了扶桑,希望陛下能记得答应和尚的话。”

李璟笑着点头,那晁衡亦是名僧,在长安也曾担任官职,算是倭人和尚之中最有名望的,慧超却是新罗僧人中最有名望的,以倭人和新罗人的关系,有些龃龉也是正常。

不过慧超不想说,他也就不再追问。对于这等事情,他其实也没什么知道的兴趣。

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这就是李璟的风格。既然已经决定了在扶桑落脚,那么就要认真应对这件事情,倭人怎么说也要比新罗人强上一筹,所以不能轻敌。

这个时候渡海而击,倭人肯定意想不到,只要大军平平安安到了扶桑,那么对于征服倭人,他还是有信心的。

就在嘉德天子李璟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舰队离开港口之后不久,金城最大的寺院之内,几名僧人带着慧超的密信,悄然离开了这座城市。

远离平卢军监视的区域,僧人们骑上新罗产的好马,在寒风之中沿着驿道驰向了南方。

数日之后,使者到了仁川,直接坐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大船,乘风破浪往大唐登州而去。

第四百六十二章二月

十日之后,载着新罗僧人的海船来到了登州。

登州海面上,此时亦是船舰云集,为了扫灭李璟之乱,大唐水师主力已经在这里做好了准备,等到春天就要发动进攻,直趋新罗。看到了新罗僧人送来的慧超的密信之后,又将几位新罗僧人盘问了一番,水师将领立刻派人以八百里加急将密信送往长安,同时亦是当机立断,全军出发离开登州,直接往新罗方向而去。

十几日之后,当大唐水师踏上新罗的土地之时,由长安发出的旨意已经在送往河北的路上了。名为平叛,实际上是摘桃子的庞大军事行动,已经是提前展开了。

大唐水师到了仁川之后便按兵不动,与此同时接到了命令的郭子仪和李嗣业联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平卢,顺利拿下新城。之后两人分兵,李嗣业去李璟的王都龙泉府,接收渤海故地和黑水都督府,李嗣业则是先攻下南海府,然后带着大军直奔新罗。

李嗣业刚过大同江,李璟册封的新罗大臣甄怀让便迎了上来,献上了户籍名册和新罗九州地图,向李嗣业表示臣服。

甄怀让亦是参与机密之人,这些事情都是他和慧超计划好的,当然了,也得到了李璟的首肯。

由于有甄怀让这个带路党,所以一路上兵不血刃,李嗣业带着大军出现在金城之外时,留守在这里的李璟军队才反应过来。

然而抵抗并没有发生,因为作为大军主心骨的三万平卢军,直接就是选择了投降,降得干脆利落。

倒不是说这些汉家子没有骨气,命令他们投降的诏书乃是李璟亲笔所写。李璟选择了去征伐扶桑之后,也不愿意留守的两京之地和长安方面打起来。所以事先就留有这样一道旨意。

这一点出乎李嗣业的预料,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却没有像模像样的打一仗,敌人就投降了

这就像蓄满了力量的一拳却打到了空处,令李嗣业极为难受。

不过这些都是汉家子,参与叛乱是被李璟裹挟。总不能拿他们作法。

三万平卢军一降,十来万高句丽军和新罗军没了主心骨,自然是跟着投降。这样李嗣业大军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就拿下了整个新罗。

而渤海方向,郭子仪也只是在龙泉府遇到了些许抵抗,不过也是一鼓而下。

两个方向的进军都极为顺利,李璟这几年征伐辽东所得的土地,基本上都又被大唐收归囊中。

这些土地将会和漠南漠北一样,成为大唐的直辖领疆。设立郡县委派官吏,都是必然之事了。

渤海,新罗,都已经彻底亡国了。慧超回到新罗,避免了新罗人再遭一场兵火,却挽救不了新罗王国的命运。事实上慧超根本没做这样的奢望,他本就是个汉化极为严重的和尚,对于新罗并入大唐并不抵触。事实上在他看来,新罗和契丹、白头奚等蛮族不同。乃是礼仪之邦,本就该融入中原文化之中,成为大唐领土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