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你说你爸那么个好人,怎么就养出你这么个活土匪来啊你们家马扎上是不是都绑着一根鱼线,就不怕平时坐的时候钩到屁股”中年人算是没脾气了,只能挨着洪涛左边放下自己的马扎和鱼竿,一边整理一边埋怨。
“这叫有备无患,我平时都穿着铁裤衩,不怕接着”洪涛才不管别人怎么说呢,他先得喘口气,刚才这一顿跑真差点得了盲肠炎。抽根烟先,不光自己抽,还给那个中年人扔过去一根。抢钓位的时候是敌人,战争结束了还是钓友,不记仇。
“你今天让我过过瘾成不院儿里有家人生孩子了,我给她弄几条鲫鱼下下奶,要指望我自己钓得哪天才能凑够啊。”中年人接了烟,自己给自己点上,开始和洪涛说软话。这孩子是个顺毛驴,吃软不吃硬,凡是和他熟悉的人都知道。
“您家住妇产医院里吧我记得上个月您也是这么说的”洪涛不太相信中年人的话,斜楞着小眼睛表示鄙视。
“我知道一个钓鳜鱼的好窝子,晚上咱俩去下钩子,说不定能上来个大个的,让我们家门口的小饭馆给清蒸出来,喝两盅怎么样”中年人一看没蒙住洪涛,又换了一个借口。
“这还凑合手竿的窝子归您,海竿的窝子归我。您先钓吧,我去拿竿子”后海里有鳜鱼,个头还不小,洪涛小时候就知道,只是随着下粘网的人越来越多,鳜鱼就越来越少了,很难钓。不过鳜鱼这个玩意在水里是有势力范围的,不像其它鱼那样四处乱溜达,它找准了家之后,就只在附近水域里活动,谁能知道哪儿经常有鳜鱼出没,钓上来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洪涛之所以能在自己家门口上鱼率奇高,和他的科学钓鱼法确实没什么大关系,而是和钱有关系。难道说鱼也贪财差不多吧,它们不是贪财,而是贪吃。古人不是云过嘛,人为财死鱼为食亡。
从洪涛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就琢磨出一个能提高自己上鱼几率的笨办法,别看笨,但很管用。那就是每天都往同一地方扔点粮食,比如大米、黄豆、玉米粒之类的,久而久之,鱼类就习惯了来这里找食物,这片水域也就成了鱼类每天必须经过的地方。再在这里下钩,挂上味道更香甜的鱼饵,上钩几率不大才怪。
等洪涛上了大学,尤其是大四接触到了音响工程之后,手里闲钱就多了起来,于是他就买了一个大木盆放在院子里的阴凉处,买来干玉米豆放进去用水泡上,过不了几天就能发芽。这种发了芽的玉米豆鲤鱼草鱼最爱吃,这是他多年喂鱼总结出来的经验。
要想鱼上岸,得拿粮食换这么多年的连续不断投喂,估计扔进去的各类粮食没有十吨也有五吨了,整个后海里的鱼恐怕就没有没吃过洪大善人舍的粥的。当然了,也不是白吃,鱼儿付出的代价就是小命儿。费了这么多功夫、这么多钱财,洪涛当然不乐意让别人白捡现成的,这一远一近两个窝子他看得无比金贵,只要有时间就像老母鸡护窝一样护着。而且这个秘密他谁也没告诉,每次投喂的时候都是借着游泳用塑料袋偷偷把玉米豆带下去的,在水里撒完了再游上来。
015章 夜钓鳜鱼
“晚上十二点半,咱俩桥头见,这些小鱼先放你鱼缸里养着。”洪涛和那个外号叫瞎子的中年男人钓了一下午,中途还坐在马扎上睡了一小觉,这才收拾收拾家伙,各回各家了。临走的时候,中年人交给洪涛一个小塑料桶,里面是几十条麦穗鱼,它们都是晚上钓鳜鱼的鱼饵,必须是活的。
“晚上您就别带那些长锈的破钩子了,我绑点新的,新钩新线新收获嘛,回见”洪涛拎着小桶翻过栏杆,一边往家走还不忘叮嘱瞎子叔一句,生怕他因为舍不得孩子耽误了套狼。
九月中的气温还是挺高的,用京都人的话讲这叫秋老虎,中秋节之后还得经过几场秋雨,气温才能真的降下来,然后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凉了,下过三四场雨之后,西北风按时抵达,秋天也就过去了。也就是在秋老虎肆虐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正是钓鱼人最幸福的时光,鱼儿们也能感觉到气温的变化,于是开始玩了命的吃,把身上的肥膘养厚,准备度过一个艰苦的冬天。
随着黑幕的降临,后海边上遛弯的人逐渐散去了,整个湖面就像一面黑玉雕刻的大盘子,静静的趴在那里,任自己身上反射出点点灯光、星光。好不容易有一阵微风吹过,盘子上也跟着起了一片涟漪,但很快又陷入了平静。居住在湖边石头缝、草丛里的各种小虫子却不想这么早睡,还在玩了命的叫着,可是大多数人已经扛不住了,随着一盏盏灯光熄灭,纷纷进入了梦乡。
“吱呀啪。”此时洪涛家的院门突然开了,一个黑影提这个桶从里面钻了出来,头上好像还戴着个麻袋,支支愣愣的。
“谁啊”一道手电光瞬间就从胡同口照了过来,跟着光柱而来的是一声低沉的喝问。
“哎呦我说刘奶奶,您老就不能正大光明一点嘛,人吓人吓死人啊,别没抓到坏人反倒把好人给吓出毛病来了。”黑影浑身一激灵,手里的水桶直接掉在了地上,然后在手电筒的光柱下露出了真面目,穿着帽衫的洪涛。
“好人好人深更半夜的出门,还捂的这么严实你桶里装的啥”刘奶奶一看是洪涛,嘴又开始撇了,把手电筒的光柱从他脸上挪开,照向了翻倒在地的水桶。
“我还能干嘛,钓鱼呗来来来,您先过目,里面除了鱼饵鱼钩鱼线,就只有一块塑料布。如果明天银锭桥塌了,您可得给我作证啊,真不是我破坏的。”洪涛从地上捡起水桶,迎着刘老太太走了过去,擦身而过的时候特意停下脚步,把水桶里的东西让老太太看清楚,这才转身钻进了黑暗里。
要说这位刘老太太,虽然八卦了点、事非了点,但人是好人,京都城里也正是因为有了她们这些还守规矩、还有坚持的老人,才更加安全了。尤其是二环内的这些胡同区,有了她们在,来个外人立马就会成为监视对象,不搞清楚你的来龙去脉决不罢休。
虽然她们年老体衰,不能登高爬低、不能勇抓歹徒,但她们无时无刻不盘桓在家附近,谁想躲过她们的眼睛基本是不可能的。最主要的是她们不拿政府一分钱工资,完全是义务的,过节过年的时候街道能派人来开个表彰会,就会让她们斗志昂扬,继续守卫着自己的家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真可谓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