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没那么感冒,但对考校后辈却很有兴趣。何况他们的子弟也在其中,这正是搏得皇帝青眼的最佳机会。若是能一举夺得头筹,还怕立世子、封郡王陛下不准么?
“正值新春,诸位便以此为题,赋五言诗一首吧。”建宁帝又随手指了个韵脚,“限时,一炷香够了吧?”
当然是没人敢说不够的。建宁帝又说:“朕与诸位裁决,太子和楚王,你们一个是朕的儿子,一个是兄弟,便由你们俩领个头吧。”
吴君翊和楚王同时起身称是。
果然是提前通过气的题目。吴君翊看着眼前的纸和研墨的太监,心中有些不甘心。比的是诗词,他自认未必会输,这样的作弊,是对他的不信任。
他托着衣袖思索,抹去了脑海中那雕琢已久的词句。
“殿下。”小宦官轻声提醒他,楚王已俯身开始写了。吴君翊抬头看,香烧了一大半,他轻轻笑了一声,接过毛笔,毫不犹豫地落笔,一气呵成。
“太子与楚王,便放在最后。先令宗室的儿郎上来。”
转眼一炷香燃尽,大部分人都写得七七八八,建宁帝便令他们上前诵读,同时手稿也交上来一并展示,顺便比一比书法。
宗室子弟按照尊卑排序上前。打头的就是郡王,各位亲王嫡子、庶子。这些都是自家人。往后是长公主之子李廷带领的外姓人。再后面才是吴氏旁支,国公、郡公等等。
这些人被带到宫宴上来,都是做了准备,再不济也是生生背下几首诗的,只不过到了皇帝面前对话,难免就有些磕磕巴巴的了。
诸位王爷因为涉及到自家儿郎,往往都格外谦虚,口口夸赞别人。建宁帝话不多,偶有诗词或者书法出色的,他才会点点头,说个可字。让那些想一举吸引皇帝注意的小郎们焦心又失落。
李廷因为年少,又是嘉国长公主独子,倒是得了建宁帝温声勉励,“年纪尚小,倒是聪颖,诗词大有长进。”李廷喜滋滋的磕头谢恩,右卫将军也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等一圈轮过来,高公公笔下记了五六个诗词、书画都得到建宁帝夸赞的人。建宁帝看向楚王与吴君翊,“该你们俩了,可不要堕了皇家的颜面。”
这话说得不甚严厉,却又有一番寄予希望的含义。楚王含笑,冲吴君翊拱拱手,“太子殿下先来?”
吴君翊心里有些憋闷,便道:“长幼有序,皇叔先请。”
楚王行至陛前,俯身行礼,太监展示出他那张干净整齐的手稿。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楚王的声音也很好听,咬字清晰,带一点南地的口音,更显得诗句韵味十足。其余的亲王自觉公正,也都夸赞道:“应时应景,有感而发,而气象宏大,笔力十足,不愧是楚王殿下。”
连建宁帝也不得不点头,“以他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气势,的确难得。”
楚王后退一步,给吴君翊让出位置。吴君翊敛衣上前,动作从容,语气平和。他的手稿同样是一气呵成,不加涂改。清隽雅致的字一映入眼帘,就赢来啧啧赞叹。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
“好一个来岁知如何!”建宁帝率先击节赞叹,“太子果然不负朕所望,深得朕心!”
豫王也摇头晃脑地品味一番:“太子殿下诗中流露出中平之意,欢情醉意,点到为止,颇有物我合一的意味。”
皇帝都说了得人心,这魁首是谁,自然不出意外。接着,皇帝又点了楚王为第二,信王孙为第三。
前三甲,皇帝点的人就占去了两个。底下那群人,一时有些不满,转而又长吁短叹:人家是储君与亲王,他们又怎好越过去?
吴君翊其实也有些骄傲,他也是在一炷香内新作的诗,在他看来也远胜过交与父皇反复修改那首。但他也不免遗憾地想,也许这是得父皇欢心还是因为那份“今年只如此,来岁只如何”的美好期待。
“臣敬太子殿下。”楚王看向吴君翊,笑得很自然,既无方才的意味深长,也无应酬时的敷衍,而是单纯的敬佩、与祝福,吴君翊心中的郁气散了一大半,举杯应下这杯酒,听到他父皇说话:
“太子年岁渐长,也该出阁念书了。楚王的学问果然是好的,从前在封地,未得入宫念书,是朕心头的一桩憾事——今日是元日,这样吧,从今年起,楚王就去资善堂,给太子作个伴。”
作者有话要说:
引用的两首诗分别是明代叶颙的《己酉新正》和唐代张说的《岳州守岁》。诗评都是我瞎写的,大家知道意思就行。
感谢各位支持!
第18章 第 18 章
元日过后,朝廷封笔结束后,发下的第一封旨意,就是太子正式出阁,挪到文华殿,由太子太师周旷主持资善堂,教授四书五经,史书书法,诗词格律,绘画算数。楚王才学过人,入宫为太子伴读。
第二封旨意,是因后宫空虚,从南都附近三道挑选淑女,入宫教导。
第三封旨意,德妃入宫多年,主持宫务,教养皇子,功劳显赫,册立为后。
这三道圣旨,不仅是在朝廷,在民间也引起极大的反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有适龄女郎的人家。
大齐选秀一向不重门第重品行,每年都有许多平民入宫册封。
此次由于南迁,建宁帝后宫空出了大量高阶位置,民间女子也都存了几分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心。何况建宁帝子嗣艰难,若诞下一儿半女,即便太子继位,也是个尊贵的太妃娘娘了。
而第一道旨意,在众人心中,无疑是针对之前皇太弟的种种传闻。太子的地位稳若金汤,楚王就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