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43(2/2)

到时候朱由校再顺势改变大明官员铨叙制度和将六部等各大中央衙门再一次细分,地方的衙门也同样细分时,难度会小很多。毕竟,这种二品尚书坐堂的衙门多了,做高官光宗耀祖的机会也就更多。

增加会试进士录取的难度,保持一二甲进士录取的高门槛,同时又大量放宽成为生员和举人的难度,还对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大量普通百姓们而言,只怕自己孩子培养到生员或举人这一阶段的教育成本,他们还是承担的起的。

因而,不等朱由校成立学部并开始进行普及教育试点改革,在民间的各大社学私塾就已经增加了大量的求学者,各地新建社学和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地冒了出来,当年朱由校放逐到西部的文人们也渐渐的不够用了,教师这个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教师,各地各类学堂管理者,各地各类新建机构管理者,都有很大的需求量,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明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特别是对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的需求,因而也就促进了教育在大明的发展。

简单的体力劳动生产尚且可以利用大量流民和战俘来弥补大明发展的需求,但大量技术性和知识型的管理人才只能通过普及教育来实现,这也是朱由校迫切的想要发展基础教育的原因,他要在大明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就不能只顾及科技发展,前期人才的培养也得跟得上。

但现在大明在这方面明显已经脱节严重,这也是朱由校滥用金手指后造成的后果,导致了大明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知识积累应能达到的科技发展最高层次,而如今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去。

不然,还是可能会被文艺复兴的欧罗巴追赶上甚至超过,毕竟现在的欧罗巴几乎所有有点知识基础的人都对自然科学有兴趣,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从事着实验科学的研究,如果大明底层教育还只是抱着四书五经去培养几个官场精英,即便有金手指也是白搭。

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龙威

崇祯十四年殿试录取的官员刚被选配任命到各大衙门去任职后不久,朱由校就召见了中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李明睿和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李标、礼部左侍郎温体仁。

朱由校决定要进行筹划已久的行政改革就从礼部开始,然后再慢慢辐射到改变整个大明的学政和外交。

从乡间的社学到县学府学以及两京国子监等统筹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大明的整个学政成为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独立体系。

中央的学部直接向内阁负责,而地方的学部则接受礼部和地方正堂官的双重领导。

接待外使的外交工作也是如此,不过外交部并没有在地方的纵向体系,但行政级别依旧是同学部一样。

当朱由校把打算将礼部一分为三的改革设想传达给这三位礼部堂官时,三位礼部堂官都没有立即表态,虽然这三位礼部堂官里面,李明睿和温体仁都是圆滑之人,善于揣摩和迎合自己这个皇帝的意愿,但李标却是个耿直出了名的守旧派官员。

所以,此次对礼部进行改革能否得到这礼部官员的支持就在于这个李标是否配合,朱由校也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就是一旦学部和外交部成立,则尚书之职继续从礼部的三位堂官中选。

不过,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先站出来说话的却是李明睿,李明睿向朱由校拱了拱手,他自然明白皇帝陛下朱由校这样改革的用意何在,无非就是六部堂官职权太大,对于陛下想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新政造成了阻碍。

作为保皇党成员,按道理,他是应该无条件支持的,但现在已对权力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他是不愿意就此削弱自己的权力的。

因为事实上,他虽然是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三个要职集于一身,但前两个都没有太大的行政实权,在一位独裁的帝王治下做内阁次辅,宰相之实的成分就得大打折扣,而吏部一直是崔呈秀在管,真正算是他权力后花园的就是这礼部。

从他做礼部右侍郎起,礼部舆论宣传这方面就一直是他在负责,如今他做了礼部尚书,更是在礼部换了一批自己人,可以说,他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大明礼仪定制、学政、外交、舆论宣传等大权,在文坛上的地位也因此甚嚣尘上。

如果,朱由校一旦将礼部一分为三,那他李明睿的权力就会被砍掉三分之二。

所以,李明睿首先站了出来表示反对,当然他表示反对的语言很委婉,不过是礼部本来就是各侍郎分管各类事务,这与陛下想要达到的细化并不矛盾,只不过再多加几位侍郎即可,而如将礼部直接分成三部分,则有些大动干戈,不利于朝堂稳定云云。

朱由校心里略有些不喜,他能感觉的出来,自从李明睿跻身内阁次辅后,便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自己这个帝王似乎已经快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养大的这只权力猛虎。

温体仁见朱由校略皱了皱眉,便也知道是因为李明睿拂了陛下的意让陛下不喜的缘故,他本人倒是巴不得礼部一分为三,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做尚书,好歹也能官升一级,更何况他深知李明睿现在是任人唯亲,而自己偏偏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和杨嗣昌等走的近的标签,因而若是礼部不一分为三,且一直由李明睿管着,自己是不能出头的。

另外,善于审时度势的温体仁也通过各种信息与观察察觉出李明睿的圣眷正在日趋减少,与陛下的嫌隙却是越来越大,这样也就说明正是自己借此上位的时候,因为一旦陛下向要对李明睿动手,就得需要一把制裁李明睿的剑,而自己应该努力成为这把剑,做出与权臣分庭抗礼的样子。

温体仁因此直接跪了下来,高呼陛下英明,把朱由校的这个举措夸的是天花乱坠,似乎朱由校这样一搞,天下也会因此彻底海晏河清一般。

若不是,朱由校知道这温体仁是历史上崇祯朝出了名的奸诈佞臣,只怕早已将这温体仁视为自己政治上的知己。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