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所在的战防炮连一直跟着团部作战,跟着团部四处出击,不过他们能够乘坐汽车,陈哲和汽车连的上尉要了点汽油,把两个汽油桶装满了,王伟驾驶着摩托车拉着水陆两用船跟着汽车连。
白天他带领着连里的士兵们配合作战,晚上不停地挖掘战壕,趁着没有战事,他让士兵们对碉堡防御战术进行反复训练。
然而,让他感到颇为无奈的是,他们连队竟然连一挺捷克造轻机枪都未曾配备。
那 200 大洋奖励,他只发放了其中的 40 块给另外四人,其余大部分资金仍留在自己手中。
这并非是他吝啬,实在是连队的经费太过匮乏。
那些有限的武器资源,如花机关、驳壳枪以及为数不多的步枪等,都优先分配给了一排和二排。
整个连队总共仅有区区 15 颗手榴弹,而且弹药储备严重不足。
面对这样的困境,如果能有充足的弹药补给,陈哲恨不得立刻率领部下冲上战场奋勇杀敌。
就在 25 日这天,由于前方战事愈发紧张,炮兵营的其他三个炮连奉命紧急调往前方给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他们迅速投入战斗,操纵着 6 门威力强大的 75 步兵榴弹炮,向着日军阵地发起猛烈炮击。
与此同时,团部的独立炮连也被部署到了第一线,他们携带了 6 挺厄利孔 20 毫米机关炮严阵以待。
而陈哲所带领的战防炮连,则被安排在了第二道防线之上,等待敌人的坦克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前线部队的作战行动。
接到上级传来的作战指令之后,陈哲所在的战防炮连很快就得到了来自团部的有力支援——整整两箱子弹以及一箱手榴弹!
这无疑给全连上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陈哲不敢有丝毫耽搁,率领着英勇无畏的战士们马不停蹄地奔赴第二道防线的指定位置。
抵达目的地后,他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对阵地的细致检查之中。
每一处角落、每一块土地都逃不过他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
紧接着,陈哲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行动起来,以风驰电掣之势挖掘战壕并全力构筑防御工事。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此次并没有配备捷克式机枪这样的重火力武器,但陈哲并未因此而气馁。
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下令将两座铁质碉堡紧密排列放置在一起,并将其改造成防空监视哨所,以便更好地监控敌军空中动态。
同时,两门威力巨大的战防炮也被精心布置在了碉堡的左右两侧,形成犄角之势,严阵以待随时可能来袭的敌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平日里陈哲一直坚持不懈地组织连队开展挖战壕及修筑防空洞等相关训练活动,使得整个连队在工事建设方面具备了相当出色的能力与经验。
正因如此,他们所构建出来的工事可谓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就在当天夜幕悄然降临之际,狡诈多端的日军竟然派遣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侦察小队,妄图神不知鬼不觉地渗入我方防线内部一探究竟。
但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警觉性极高的陈哲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军事素养和敏锐直觉,第一时间便捕捉到了周围环境中的细微异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陈哲临危不乱,他压低声音示意身旁的战士们务必保持绝对的安静,耐心等待最佳反击时机的到来……
当敌军逐渐逼近到足以发动攻击的距离时,前方的守军毫不畏惧地与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交火。
刹那间,枪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整个战场被硝烟所笼罩。
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陈哲率领着王伟的三排迅速行动起来,悄悄地摸向交战前线进行增援。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前沿阵地。
刚一到达,王伟便果断地下达命令:“机枪手!立刻架起机枪盾牌,准备迎击敌人!”
同时,他指挥其他几名战士迅速分散开来,各自占据有利位置。
紧接着,他们打开陈哲买的的5个手电筒,将光芒准确无误地照射在选定的敌人身上,以此为机枪手以及阵地上的友军清晰地指示出攻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