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忠臣杨彪
何太后在太监的搀扶下缓缓退出殿去,在与张尘擦身而过时,她又瞥了一眼这个年轻人。
当年,他进宫拜见的时候,才不过十六七岁,如今也才刚二十出头,为何那眼神中,就已经是让人捉摸不透的深沉了呢?
不过,破黄巾、败黑山、平幽州之乱,又率十八镇诸侯征讨国贼。这些,又岂是一般的年轻人能够做得到的?
就在何太后出了大殿之后,身后的宫殿内传来了百官齐声的叩拜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何太后不禁驻足转身,遥望着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刘辩,和阶下齐齐跪拜的百官,心中不由荡起一丝波澜。
我的辩儿,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大殿之上,刘辩第一次独自一人坐在龙座之上,没有母亲在身后,他心中仿佛失去了底气一般,良久方道:“众爱卿,平……平身。”
“谢陛下!”
群臣齐声应道,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使得刘辩不禁一震。
“众卿……可还有本要奏?若是……若是没有,今日便先到这?”
张尘轻轻站了出来,语气平淡地道:“陛下。”
刘辩身子微微一颤,不知为何,他对眼前这个曾救过他命的年轻人,竟有着一丝畏惧。
或许是张尘常年征战,身上沾染的杀伐之气,惊到了他。
刘辩试探地问道:“大将军,还有何事要奏?”
看着刘辩这副样子,张尘心下不由感叹。
天子懦弱至此,真不知是喜是忧。
张尘道:“臣启奏陛下,当日,董卓乱政,不少忠心于朝廷的大臣愤而辞官。如今,各省台司院,多有空缺,长此以往,难免影响朝政运转。臣恳请陛下,降旨召回去官臣工,官复原职,使之再为朝廷效力。”
“爱卿所言极是,准奏。”
“陛下。”太尉杨彪又道,“朝廷遭此劫难,臣担心部分臣工会因此心灰意冷,不愿出仕,还请陛下降旨,着各地察举贤才,以补空缺。”
“不错,太尉言之有理,准奏。”
“陛下圣明。”
张尘、杨彪和一众大臣一齐拜道。
少时,无人奏本,太监遂高喝一声“退朝”,刘辩如释重负,拭了拭额上的汗珠,在太监的簇拥下走出了大殿。
皇帝退朝,百官也相继散去,张尘来到杨彪身旁,躬施一礼道:“杨太尉。”
“大将军,老夫有礼。”杨彪还施一礼,道:“不知大将军有何见教?”
张尘道:“今日承蒙杨太尉仗义执言,圣上才能顺利亲政,自此江山稳固,朝廷之幸,天下之幸也。”
“大将军言重了。”杨彪道,“此乃老夫为臣者之本分,昨日,若非大将军提及,老夫还未曾想到此处。大将军不光少年英雄,还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实令老夫感佩之至。”
“昨日宴会,与杨大人匆匆一晤,未曾深谈,不知今日,可否容我到府上叨扰半日,好向大人请教为官之道。”
张尘说着,深施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