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董昭之谋
一听董昭这么说,张尘忙道:“公仁快讲。”
董昭道:“其一,便是太后。当今圣上虽然庸弱,但太后却是精明之人,太后垂帘听政一日,就绝不会让朝中失衡。因此,主公若想掌控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太后还政。太后退居后宫,前朝只有天子一人独断,那时便好拿捏了。”
张尘听罢,不由心中暗喜。
不愧是董昭,果然善谋大局!
历史上,董昭可谓是一手将曹操捧上了魏王的宝座。
张尘不禁点了点头,道:“说下去。”
“要让太后还政,却也不难。”董昭说道,“如今天子已经成年,亲政理所应当。主公大可召集朝中老臣,一齐进言,劝说太后还政,如今何氏已灭,太后一介女流,是无法与朝臣抗衡的。”
“不错,正是如此。”
“这第二个难题,便是朝臣。今上乃先皇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满朝文武之中,忠于汉室者不在少数,这些人必极力拥戴天子。一旦主公露出权臣的苗头,必为这些人攻讦。”董昭道,“这些人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世家大族,若是他们联合到一起,那将是我们无法抗衡的力量。”
张尘听罢,微微思索,道:“我冀州有大军二十万,难道还控制不了局面?”
董昭笑了笑道:“主公有兵权在手,但倚仗兵甲掌控朝堂,必为世人所诟病,此乃下下之策。”
“嗯……那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呢?”
“主公可还记得,当初平定冀州时,公与献计于主公,如何应对世家豪族的吗?”
张尘听罢,不禁暗想。
当年,沮授曾献与他“三步方略”,来应对冀州的世家豪族。
一为“抚”,即与豪门士族交好,积蓄力量,韬光养晦。
二为“弱”,即笼络可用之人,分化孤立与己对立者,挑起其利益之争,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三为“联”,便是交好那些顶级世家,强强联合,借其势壮大自身。
张尘正是凭借着这三点,才一举平定冀州,还收了华氏、辛氏等世家大族,更与中山甄氏联姻,得到了这些冀州本土士族的支持。
“你是说,对这些朝臣,同样可以如此行事?”
董昭点了点头道:“正是。只是以主公今日之势,大可不必再示弱于人。只需在朝中笼络朝臣,培植自己的势力,再分化、打击那些顽固不化,一味与主公对立者即可。”
张尘听罢,不由细细思索起来。
董昭又道:“若要快速在朝中培植势力,主公还需笼络一些位高权重之人。司徒王允曾与主公合力拿下洛阳,算得上袍泽之谊。那日在朝上,太尉杨彪也曾支持主公定都于邺的提议。依属下之见,这二人,或许可用。除此之外,主公也可安插一些我们自己的人入朝为官,于暗中笼络朝臣,为我所用。但这些人一定要忠于主公,甚于汉室。”
董昭顿了顿,又道:“如此,要不了多久,满朝文武必以主公为首。那时,天子自在掌控。”
张尘听罢,暗自点头,感叹道:“公仁果然是大才啊!只是,你这番言论,如若被旁人听去,只怕免不得要落个奸佞的骂名,你也无怨吗?”
董昭再拜一礼,道:“主公为天下人,不惜背负骂名,昭又有何惧之?汉室积弱已久,气数将尽,此非一日之功。乱世,需大破大立!如今,唯有主公这般雄才伟略之主,方能拯救万千黎民于水火。区区骂名,只待天下太平,四海安康,后人自有评说。”
“公仁知我,请受我一拜。”
张尘说罢,向董昭施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