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自是不担心程老将军对江东的忠诚。
只是,追击太史慈的难度太大。
不是说不好追。
而是追上了该怎么办?
直接打?
不妥。
恐激化矛盾,闹得事情无法挽回。
周瑜的想法是能劝则劝,不能劝则拖,拖到吴县布好防御,孙绍转至他处,使他彻底失去另立新主的希望。
就算追不上,也正好能够拦截。
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能使太史慈回心转意,重新为我江东所用。
而若使程普追击。
其或为太史慈言辞所动,毕竟皆乃伯符旧属,共拥孙绍为主,亦非绝无可能。
或可与太史慈火并,到时事情就真无法挽回了。
故而,周瑜拒绝了程普的主动请缨。
“老将军功高望重,柴桑防务攸关根本,非您莫属。某与子义曾有旧谊,追击途中可相机斡旋,以情理相劝,或能消弭干戈于无形。”
周瑜的话很给程普面子。
程普想了想,也未做多言,不咸不淡的一拱手,道了一句:“喏!”
于是,命蒋钦暂管海昏军防事务。
二人各领一路兵马,程普北上柴桑,周瑜追击太史慈。
很快,蒋钦发现,海昏马匹俱被调用,府库军粮也少大半。
原来,太史慈一人三马,驼粮行军。
周瑜闻讯不禁惊骇,连忙下令,加快行军速度。
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孙权的耳中。
孙权心中大惊,忙道:“速请子敬!”
侍从立退,然待其退至门口,孙权又道了一句:“慢!”
侍从停步,躬身下拜:“主公,还有何吩咐?”
“先……不要叫他。”
孙权伸出双指沉思片刻:“叫步骘、吕凯、陆逊至孤堂中!”
“喏!”
未几,三人抵,皆伏地参拜吴侯。
较之子敬,此三人皆为吴侯亲自提拔,都是年轻俊杰,更属腹心。
尤其是吕凯。
自吕岱死后,孙权对其子吕凯多加提拔重用。
吕凯也勤勉任事,竭诚图报,每有差遣,无不尽心竭力,以不负吴侯知遇之恩。
孙权让斥候向三人禀明海昏之局。
三人亦是大惊。
孙权遂问道:“海昏之局,可有解法?”
陆逊今年不过二十有六,英俊倜傥,却面相沉稳,未尝领过兵,如同久经沙场的宿将。
他首先上前一步:“主公,当速派兵至吴县,按周公瑾之言,于各隘布防,再暗将公子绍移至柴桑。”
孙权点点头:“此为良计。然,孤却有个担忧。”
步骘问道:“主公,有何忧虑?”
“孤心忧者,公瑾与子义皆乃兄长处之股肱重臣。若公瑾假追击之名,暗与太史子义合兵,突袭我京口要地,届时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