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奶奶呢?院子里咋这么肃静?”傅小梅随意的嗯了一声,手里牵着两岁的小闺女玉珍迈着大步就往里走,冻的脸色青紫,直流鼻涕的小玉珍被她拽的跌跌撞撞的跟的很吃力,却不敢哭。
“······”傅山担心的看着小表妹,也是不敢说什么。
傅小梅一边走鼻子却不停地嗅着什么,边走边问:“嗯?这啥味儿?咋这么香?”
傅家这些日子因为每天都熬制卤肉,就算不开火,那股浓郁的香味儿也非常明显,别说进了院子,从大街上路过,也闻得到。
“······”傅山不知道咋回答,回身关好门,就牵着小长青的小手,跟着傅小梅往里走。
不错,来人是傅家的姑奶奶傅小梅。
今年二十二岁的傅小梅,六年前嫁去了二十五里外的太平县草堂镇李家庄,公公李东山,是村里里正的旁支子弟,李东山的长子李忠祖就是傅家姑爷。
李家庄和傅家河村差不多,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坐落在一个小山沟里,进出要走十多里山路才能到官道,距离草堂镇有三十来里地,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子。
李家在李家庄虽然是大户,但杂姓也不少,村子耕地少,只能靠山吃山,可惜,山里资源有限,家家日子都不太好过。
李家四个儿子,两个闺女,家里只有十亩良田,另外还有五亩山坡地,李忠祖虽说是长子,但现在公婆年纪也才五十多岁,距离分家还早呢,有些银钱也是掌握在婆婆手里,因此各房也跟傅家以前一样,日子过得都很拮据,媳妇们别说见到钱,就连一天两顿饭也只是勉强维持着。
傅小梅本就是一个掐尖要强、有些任性之人,在娘家时因为刘氏的偏心就非常霸道,和两个嫂子处的也不好,出嫁时刘氏除了给她做了两身新衣裳,买了两块布料,还给了傅小梅三两银子,这在当时曾经引起轰动,嫂子们在背后气的咬牙切齿,但因为畏惧刘氏,当面却不敢说什么。
可是,也该着她倒霉,三年前她公公突然得了重病,家里不多的银钱很快就花光了,婆婆知道她手里有三两银子,自然就惦记上了,好言好语的跟她商量着借了这笔银子,说到时家里有钱了再还她。
毕竟当初傅小梅出嫁时也没想瞒着,傅家也是为了给闺女撑腰,让闺女在婆家能挺直腰板,因此闹得挺大的,可以说人尽皆知,婆家自然也知道,当时脸面上也觉得很光彩,娶个有钱的媳妇,无形中家底儿厚了不少,不高兴才怪。
后来李家老爷子得病,婆婆借钱时,李忠祖作为家里的长子,本就应该他承头替家里分担,傅小梅虽然舍不得,也不好拒绝,再加上婆婆好言好语,承诺有钱了就还她,虽然肉疼但还是拿了出来。
哪知事后婆婆却一推再推,每次傅小梅提起这笔钱就掉眼泪,哭诉家里的艰难,说对不起大媳妇,本想着家里有钱了就还她,可是,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紧巴,想还都还不了,让她再等等······
傅小梅就是个窝里横的,别看在娘家样样都要占便宜,硬气得很,但在婆家被婆婆的软功夫磨得一点脾气都不敢有,毕竟家里的财权都掌握在婆婆手里,她就算脾气再大也只能忍着。
李家因为老爷子生病,本来家底就没有傅家厚,这样一来,家境就愈发艰难,别说大人了,就是孩子们也是经常挨饿。
傅小梅虽然对孩子们不太上心,但也心疼孩子,最主要她也饿的受不了,就经常来娘家打秋风,每次来都要卖惨,而姑爷连门都不进,将孩子们送到村口就走,也不知是没脸进还是压根不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