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除了二皇子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份弹劾是他写的,但怪就怪在这里,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他在礼部按部就班的上下班,并没有得罪谁,最近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件,他怎么会无缘无故的被人赶出京城呢?而且是毫无征兆?
让他恼火的是,他动员了所有的人脉,也没查出这件事是出自谁的手笔,只是吏部出示了一份让他致仕的文书,声称他年老体衰,为照顾他的身体,请他回家休养云云。
这不简直胡说八道吗?他是六十余岁了不假,但他仍然龙精虎猛好不好?就在五月份,他还刚纳了一个十六岁的小妾,弄得小妾嗷嗷叫,他哪里老了?
他想找尚书陈情,却被告知尚书已经病了好几天了,闭门谢客;他去找二皇子,二皇子也大门紧闭,连门都没让他进,到了这时,他才明白,他已经成了弃子,被二皇子放弃了!
虽然当初站队时就想到了眼下的结果,但真的发生时,他还是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棒,一下子被打醒了!
这就是官场的游戏规则,官场的残酷和无情,他们也知道他们这样的人就是人家的棋子,更或者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成为弃子,被人弃如敝履!
但他就是不甘心啊!
如果他是一个人,他也许会甘心引颈就戮,甘心被人放弃,可是,他还有整个家族,还有后辈子孙,他们不能被自己连累,以至于被人彻底踩在脚底下,一辈子也翻不了身,他要向二皇子证明,他,刘时荣,还是有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人脉告诉孙嵩闰的原因。
在京城打拼这么多年,他太清楚一个人孤军奋战的苦涩和悲苦了,刘家需要盟友,需要利益一致、休戚相关,不管任何时候,都不用担心会背后捅你刀子的盟友。
因此,孙嵩闰送来拜帖时,他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至于邀请的人数,他倒不是故意拿大,而是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那个荣幸,能够亲耳听到自己的教诲,因此,特意限制在了五个名额之内,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孙嵩闰的人品他是信得过的,孙家子弟想必也差不到哪儿去,如果将来孙家子弟出了仕,一定会记着今天他提点的这点儿香火情,假如刘家有一天被人打落尘埃,这些人就算帮不了刘家,最起码不会落井下石,也许会拉刘家一把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