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大宋皇上天性仁慈,崇尚和平,不肯听本府之言。否则,本府定要亲自率兵,一雪前耻!”
看着包拯不灭辽国誓不罢休的愤慨之情,耶律良才头皮一阵发麻,手心里都捏了一把冷汗。
诚然,他是十分佩服包拯的,也从不怀疑包拯能力。
以大宋今日之强盛,倘若朝廷不是苟且成风,大宋君臣不是一心求偏安,而是听从包拯的建议,让包拯领兵的话,大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甚至,有时候耶律良才都为包拯的怀才不遇而感到不值。
“包大人,大宋素来弱懦,当今皇上虽非昏庸无能之辈,可也并非雄主。包大人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却处处受到掣肘,无法施展。”
“何不趁此时机,投靠我大辽。”
“以我太后英明睿智,更兼雄才大略,定能重用包大人,让包大人大展拳脚,施展毕生才学。”
“以包大人之惊天才略,胜过百万雄师,定能一统八荒,成就一番千秋伟业!”
“耶律良才诚心邀请,不知包大人以为如何?”
不得不说,耶律良才说得很动听,也很诱人。
可让他投靠契丹满意,感觉这就是在想屁吃。
这种话亏耶律良才也说得出口,怎么敢说的啊!
“好了耶律将军,其他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要让本府投敌卖国,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唉……”
耶律良才若有所失地喟叹一声,感到遗憾。
见包拯心如铁石,他不再多言,免得自讨没趣。
“看来大辽没有这个福分啊!在下此生不能和包大人共事,实在是毕生之遗憾。既然做不了朋友,那就只能成为敌人了。”
包拯哂笑不语。
耶律良才道:“既然如此,就请包大人履行自己的诺言吧!鄙人也不为难包大人,只需二十万石高产稻种。”
“哼,二十万石!”
“耶律将军这胃口未免太大了,大辽一年只怕也没有二十万石的粮食产量吧?”
包拯一脸的哂笑,二十万石,那可是400万斤!
“大辽是没有,可大宋有啊!”
“区区二十万石粮食,对包大人来说,相信不是什么难事。”
“绝无可能!”包拯故作硬气,“最多一万石。”
耶律良才轻轻一笑,面带一丝嘲谑的意味:
“包大人以为现在还有资格和鄙人谈条件么?”
“二十万石,一粒都不能少。”
“否则包大人知道后果是怎么样的。”
“你这是在威胁本府么?”
包拯佯装愤怒,看着耶律良才现在这副贪婪无度的样子,心里感觉就像是在逗一个三岁小孩。
不怕耶律良才胃口大,就怕他的胃口不大。
因为他要得越多,辽国就会死得越惨。
“是的!”耶律良才毫不掩饰。
“三万石!”包拯继续讨价还价,“这是本府的底线,再多的话,恕本府爱莫能助。”
“好吧!看在包大人有诚意的份上,鄙人也不为难包大人,十五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