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宋随时应战
倒不是范仲淹真的害怕辽国,但他是首辅。
凡事都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
他做不到和包拯一样激进,可以不计后果的放手去做。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包拯那么雄心勃勃,妄想着开疆扩土,征服大辽。
在范仲淹看来,这委实有点痴人说梦。
在这方面,他和皇上的战略主张大抵相同。
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大宋只要能保证自身的安定,便是最理想的状态。
至于其他的,不是大宋现在所考虑的范畴。
至少,现在还不行。
“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不想和辽人大动干戈,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包拯听到这里,心里顿感失望,试图说点什么:“相爷,皇上……”
赵祯笑道:“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也知道包卿的雄心壮志。”
“朕不是没有想过,朕也想重振汉唐雄风。”
“可大宋积贫积弱已久,尚需恢复元气。”
“为今之计,还是以和为贵吧!”
“朕实在不忍让黎民百姓受苦,更不想冒险。”
说白了,赵祯还是担心打不过辽国,空耗国力,徒增伤亡。
就算侥幸胜了辽国,也未必就灭得了辽国,更没法对辽国形成有力的控制。
毕竟,连汉武帝和唐太宗,也没有真正做到对北方的全盘控制。
北方土地广袤,却不适宜农耕。
这和中原王朝的文明截然相反。
不能有效的控制这片土地和人口,打下来了,也守不住。
一旦朝廷哪天衰落了,游牧民族必定又会纷纷独立。
既然如此,大宋又何必去浪费精力。
这才是赵祯的真正顾虑的地方,并非他真的没有远大抱负。
任何皇帝其实都有雄心。
没有天生的昏君,只是每个朝代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
所以,结果也截然不同。
瞧着范仲淹和皇上都是一个口吻,包拯就知道,终究是自己想多了。
想要征服北方游牧民族这片土地,短时间只怕是不可能了。
毕竟,他只是臣子。
军国大事,终究还是要皇帝说了算。
作为人臣,有再多的满腔热血和理想,得不到皇上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既然相爷和陛下不愿和辽国撕破脸皮,臣还有何话可说。”
“既然如此,大宋也无需再养这么多的军队,空耗国力。”
赵祯一怔:“包卿,自变法以来,依然裁撤将近三十万人,难道还要裁减不成?”
“正是!”包拯正色回应,“兵在精而不在多,陛下既然没有开疆拓土之雄心,又何必养这么多的军队。”
“臣以为,大宋有三十万军队就足够了。”
三十万?
赵祯和范仲淹都惊呆了,这个包拯,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