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实力同样恐怖的美利坚也打着类似的算盘。美国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这场欧洲的混战中保持观望,等待最佳时机最后出手,轻松摘取胜利的果实,坐享其成。
时光悄然流转,公元1665年,朱由检已然五十四岁。这一年,希特勒批准秘密情报头子海因里希在德波边境蓄意制造事端,企图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地进攻波兰。
1665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航空兵如黑色的死神般倾巢而出,对波兰的机场、交通枢纽、铁路以及经济与行政中心实施了狂风暴雨般的突击。刹那间,波兰的天空被火光与硝烟所笼罩,炸弹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与此同时,“石勒苏益格—何尔斯泰因”号战列舰也不甘示弱,发出怒吼,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猛烈炮击费斯泰尔普拉塔半岛。毫无防备的波军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500架第一线飞机甚至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无情地炸毁在机场跑道上,部队建制瞬间瓦解,士兵们四处逃窜,整个波兰防线摇摇欲坠。
此时的德国,已经对闪电战这一全新的战术理念有了初步的构想,而波兰战场恰好成为了他们检验这一战术威力的绝佳试验场。
在整个波兰战役中,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如猛虎下山般发兵,以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为主力,向着维斯瓦河中游方向发起迅猛突击。他们的进攻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波兰军队的腹地,在合围波军、占领波兰南部地区等一系列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博克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从德国东北部和东普鲁士展开突袭,如同鬼魅般迅速穿插,与南方集团军群形成紧密配合,南北夹击,共同完成了对波兰的闪击战。
为了能够彻底观摩德国闪击波兰的整个过程,朱由检特意派出了大明王朝最着名的摄影师司马北先生。司马北带着先进的摄像机,跟随德军一同踏上了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司马北被派到了龙德施泰特的第10集团军,他将用手中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这场残酷战争的每一个瞬间。第10集团军如同饿狼一般,从北、南、西三个方向迅速合围拉多姆附近的波兰军队。9月8日晚,战斗正式打响,第4、第14和第15集团军纷纷投入战斗。在德国空军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德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势不可挡。9月11日,德军成功占领拉多姆,俘获了多达6万波兰战俘。
这场战争对于德军来说,简直打得太过轻松。波兰军队由于军事理念的落后,还保留着大量的骑兵队伍。这些骑兵怀着满腔的热血与勇气,义无反顾地冲击着德军的阵地,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德军那如死神镰刀般的mG42机枪。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来,波兰骑兵纷纷倒下,场面惨不忍睹,就如同当年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八里桥对阵英法联军时的情景再现。波兰,这个曾经在欧洲历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国家,此刻却如同晚清时期的大清,在先进的军事力量面前,毫无抵抗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沦陷。
其实,波兰落到如此下场,也并非毫无缘由。早在之前,小胡子就曾试图拉拢波兰,希望其能够加入联军,共同实现所谓的“大业”。然而,波兰却一直自恃清高,看不起德国,根本不想给朱由检和小胡子当小弟。相反,波兰选择了与英法靠拢,企图在英法的羽翼下寻求庇护。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希特勒,也为波兰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于是,希特勒和约瑟夫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秘密协定,要将波兰这块“肥肉”瓜分,波兰的命运就此被无情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