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于缅甸战场一举击败英军,成功实现对缅甸的彻底占领,这一辉煌战果如同一记惊雷,在国际舞台上炸响,让英国上下真切地见识到了大明王朝的雄厚实力。自那之后,英国表面上虽不敢再公然对大明王朝轻易挑衅,但私底下却心怀不甘,妄图在国际上施展纵横捭阖之术,拉帮结伙以制衡大明王朝。
英国的结盟计划可谓野心勃勃,其目标锁定为俄国、法国以及英联邦旗下的所有国家。在他们眼中,唯有联合众多势力,方能与大明王朝相抗衡。此外,英国还试图拉拢美国入伙,然而,美国此时正奉行门罗主义,坚守不干涉他国事务的原则,一心谋求自身发展。美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其目的在于在背后巧妙挑起世界各国的纷争,以便坐收渔翁之利,从混乱的局势中获取巨大利益,因此果断拒绝了英国的拉拢。
在这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德国的处境颇为尴尬,可选择的余地寥寥无几。无奈之下,只能与意大利结盟,同时也与大明王朝保持一定的合作关系。虽说意大利在军事合作上常常被视为“猪队友”,但希特勒也实在别无他法,形势已然如此,难以更改。
此时的朱由检深知,尽管在缅甸取得了胜利,但局势依旧错综复杂,必须加紧完成对缅甸的全面控制。然而,缅甸的情况极为棘手,这个国家民族众多,且各民族民风彪悍,对大明王朝的统治极为抵触,尤其是缅族,更是屡屡发动造反行动,妄图摆脱大明的管辖。
面对这一困局,吴三桂经过深思熟虑,向朝廷提出建议,主张将这些不安分的缅族迁移出缅甸。此提议经大明王朝内阁多次慎重会议商讨后,最终决定实施大规模的民族迁移计划。计划耗时八年,将缅族迁移至澳大利亚,克钦族迁移到苏门答腊,瓦邦则迁移到云南境内。与此同时,从大明内地大规模迁移汉人前往缅甸定居。经过这一番艰难折腾,缅甸的动乱局势总算逐渐平定下来。
尽管缅甸的局面有所好转,但整个东南亚局势依旧波谲云诡。法国依旧牢牢掌控着泰国和柬埔寨,英国也依旧紧握新加坡港这一重要战略据点。大明王朝深知,在南洋地区,仍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回顾此次在缅甸发动的孟加拉湾海战,虽最终取得胜利,但也突显了大明王朝印度洋海军存在的诸多不足。大明王朝的基林级驱逐舰,其装甲厚度远不及英国的无畏战列舰,大炮射程更是无法与之相比。在海战过程中,印度洋舰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几艘驱逐舰不幸被英军击中沉没。不过,大明舰队凭借舰艇数量上的优势以及卓越的机动性,灵活应对,最终成功战胜了英国海军。
这场海战不仅对大明王朝意义重大,也给世界各国的军事观察家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普遍认为,战列舰主宰海战的时代已然来临,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战列舰的发展,一场浩浩荡荡的战列舰生产热潮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