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忍不住反驳道:“我每次都用这个方法,饺子都做得很好吃啊。焖煮完了,要是喜欢更酥脆的口感,还可以撒点盐在饺子上,或者淋点淀粉水,让饺子底部形成一层薄脆的‘锅巴’,再煎1 - 2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我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仿佛这样就能证明我的方法是正确的。
大师生气地拍了下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晃动了一下:“你这完全是瞎做!盐和淀粉水可不是这么用的。盐撒早了,会让饺子皮变得干硬,淀粉水的浓度和用量也有讲究,哪能像你这样随便弄。你知道淀粉水的浓度要是不对,做出来的‘锅巴’是什么样吗?要么不成形,要么硬得像石头。”大师的脸涨得通红,显然被我的“固执”激怒了。
我也火了,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握拳:“我自己做的饺子,家人朋友都爱吃,怎么就成瞎做了?您说的方法也不一定就适合所有人吧!每个人的口味和习惯都不一样,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出来的饺子能得到大家的喜爱,那就说明我的方法是可行的。”我毫不畏惧地直视着大师的眼睛,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
大师瞪大了眼睛,怒视着我:“我在厨艺界钻研了这么多年,我的方法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的,你一个门外汉,还敢质疑我?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在烹饪这方面,我可是权威。”大师的声音在厨房里回荡,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我毫不示弱,向前跨了一步:“实践出真知,我自己通过实践得到的方法,我觉得就是好的。难道只有您的方法才是对的,别人的就都不对吗?美食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为什么不能有不同的做法和尝试?”我们两人就这样僵持着,互不相让,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厨房窗户上悬挂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心想:我来这里是为了学习和交流的,怎么能和大师吵起来呢?于是,我缓缓说道:“大师,我们好像都太激动了。其实我来是想向您学习的,也尊重您的经验。但我觉得美食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就像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美食文化,每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不能说哪一种就绝对正确或错误。”我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大师的表情。
大师听了我的话,也渐渐平复了情绪,他叹了口气,坐回到椅子上,说道:“你说得对,是我太固执了。或许你的方法也有可取之处,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其实我刚才那么激动,也是希望你能掌握更完美的烹饪技巧,不要走弯路。”大师的眼神中不再有愤怒,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愧疚和温和。
我也重新坐了下来,微笑着说:“大师,我明白您的好意。其实您说的很多点都让我很受启发,比如关于解冻和水量、时间的把握。我只是太坚持自己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