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5章 廷臣计赏酬功显 奸臣迫帝改恩宣(2/2)

王敦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犹如乌云密布,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寒光,他斜睨了一眼周顗,语气变得生硬且冰冷:“周大人,您这话可就有些不妥了。规矩乃是立国之根本,基石所在,岂能因为一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就轻易打破?况且刘正轩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仅凭这一战以及这些所谓的发明创造,还难以完全定论,怎可贸然给予如此高的爵位,让他一步登天呢?朝廷的爵位官职,那都是有着严格考量和规制的,不可肆意妄为,胡作非为啊。您身为吏部尚书,更应明白这个道理才是。”

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紧张万分,大臣们都感受到了王敦和周顗之间浓浓的火药味,也深知这背后牵扯的是朝中各方势力的暗中较劲,一时之间,众人都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卷入这场激烈的纷争之中,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祸端临头。

司马睿见状,心中暗自权衡利弊,反复思量。他深知王敦在朝中势力庞大,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很多时候自己都不得不顾及他的意见,若此刻强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封赏刘正轩,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朝堂动荡,甚至危及朝局稳定,天下大乱。

可又觉得刘正轩此次战功显着,若不加以厚赏,实在对前线将士们有所亏欠,也怕落得个不重视人才的恶名,让人寒心,对朝廷失去信心。他思索良久,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与惋惜,缓缓道:“王爱卿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朝廷的规制确实不可随意破坏、肆意践踏,然刘正轩之功确实不可忽视,若全然不赏,也着实有失公允,寒了那些为朝廷拼死效力的将士们的心呐。”

王敦见司马睿态度有所松动,赶忙趁热打铁,再次进言道:“陛下圣明啊!臣有一想法,既可以表彰刘正轩的功劳,又能维护朝廷的规制。可封刘正轩一个末等的爵位,虽说品级不高,但好歹也是对他此次战功的认可嘛。至于官职嘛,臣以为暂且不必授予,让他先在军中好好历练历练,也好看看他是否真有真才实学,日后若能继续屡立战功,再行晋升加封也不迟呀。如此一来,各方都能顾及到,还望陛下斟酌一二。

司马睿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虽心有不甘,觉得这样对刘正轩实在委屈不公,可此刻权衡再三,也不愿因这刘正轩之事与王敦起太大的争执,进而影响朝堂的稳定和谐,天下安宁。于是,他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说道:“也罢,就依王爱卿所言。传朕旨意,封刘正轩为亭侯,且不授予官职,着其在家中安心度日,待日后观其表现,再行赏赐。至于李矩将军以及其他参战的诸位将领,着吏部会同兵部,仔细梳理他们的战功,务必拟定出合适的、公平公正的封赏之策,尽快呈于朕知晓。”

“陛下圣明!” 众大臣齐声高呼,可这看似整齐划一的呼声里,却藏着各自不同的心思。有人为刘正轩感到深深的惋惜,觉得他遭此待遇实在不公,本应凭借卓越的战功与非凡的才能在这东晋朝堂上大放异彩,一展宏图,却被朝堂权力争斗所累,屈居末等,还无官职,可又惧于王敦的权势,不敢再多言半句;也有人暗自庆幸这场朝堂上的纷争没有牵扯到自己,只是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明哲保身,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保住荣华富贵。

李矩班师回洛阳之时,并未依循来时的旧路,只因他心系豫州境内残留的石虎士兵。要知道,石虎的军队此前占据豫州长达两三个月之久,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如同恶狼一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豫州城搅得民不聊生,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言。

那些远从后赵而来的士兵,本就思乡心切,如今又连连战败,更是毫无恋战之意,一心只想带着抢夺来的财物尽快返回故土。而李矩深知,若不将这些残余之敌剿灭,他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刺,随时可能再次伤害豫州的无辜百姓,给这片刚收复的土地带来灾祸。于是,李矩率领大军沿途仔细搜寻敌军踪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