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王芬失败,草草收场
然而,经过一番交谈和探寻后,王芬最终还是失望而归,因为赵铠之意已经是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到这一危险且充满变数的行动中来。
尽管此次拜访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果,但王芬心中对于废掉灵帝、拯救天下苍生的决心却丝毫未曾动摇。带着些许遗憾与不甘,他率领着自己的人马默默地离开了赵铠的住所。
在返程途中,王芬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想要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联合更多志同道合之人才能增加成功的几率。于是乎,一个新的想法渐渐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既然赵铠不肯相助,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去寻找其他那些心怀正义、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们。他们或许会被自己的理念所打动,愿意挺身而出,共同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
王芬返回之后,深知此事重大,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与帮助,于是他们便决定将这个惊天动地的计划告知给熟人曹操。他们满心期待着曹操能够加入进来,共同匡扶大业,成就一番不世之功。
然而,当曹操得知这个计划时,心中却是波澜不惊。一时之间举动竟然于赵铠一样,只见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拿起笔来,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婉言拒绝了王芬等人。
在信中,曹操写道:“这废立皇帝之事,实乃天下间最为不祥之举动啊!古往今来,唯有那些权衡过成败得失、计较过轻重缓急之人,方敢贸然行事。而真正能够成功实施此等大事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其中尤以伊尹和霍光之例最为典型。”
接着,曹操详细阐述道:“那伊尹,乃是怀着至忠至诚之心,且身兼宰相要职,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正因如此,他在废立皇帝之时,方能谋定而后动,最终得以顺利达成目的,圆满完成废立之举。”
说到此处,曹操顿了一顿,继续写道:“再看那霍光,他先是承蒙汉武帝临终托孤之恩,身负国家社稷之重责大任。加之其身为汉室宗亲,身份尊崇无比;对内,有上官太后执掌朝政大权;对外,则有满朝文武大臣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继位的昌邑王刘贺刚刚登基不久,尚未建立起自己的亲信势力,朝中亦无与其志同道合之士。故而,霍光之言只需通过身边侍从传达即可,其计策推行起来自然是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犹如摧枯拉朽一般势不可挡。”
最后,曹操总结道:“然我曹操如今既无伊尹之忠诚与权势,亦缺霍光之天时地利人和。若强行参与此等废立之事,只怕非但不能成事,反而会惹来杀身之祸,连累众多无辜之人。故恕我实在难以从命,还望诸位海涵。”
如今呐,诸位仅仅看到了古人取得成功时的轻而易举,却未能洞察到当下所面临的重重困境。大家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思量一番,你们这般纠集众人、拉帮结派之举,与那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究竟存在着何种差异呢?
再说说那合肥侯吧,他的地位能比得上当初的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么?况且,你们现今所要从事的可是极为特殊且重大的事情,妄图依照自己的心愿去成就这番大业,难道其中蕴含的风险还不够巨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