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妈妈的娘亲曾是捬义侯府老夫人贴身婢女,对很多家族旧事了如指掌。周妈妈从小跟在娘亲身边,耳濡目染,对此也是如数家珍。
四奶奶孟氏父亲孟令出身寒微,孟氏外祖父欣赏孟令才学,不计较当年孟令家徒四壁、一介白身,将独女嫁与他为妻,并耗尽家资,鼎力资助孟令求学做官。孟令知恩图报,在孟氏外祖父面前发下毒誓,此生无论官至何位,只孟氏一妻,绝不纳妾。
孟氏外祖父离世时,正值孟令妻子怀孕。她伤心过度,未及足月诞下孟氏。孟令迂腐,虽妻子产女伤及身体,但无合适女医遂不允大夫近身查看,只将养着,结果孟妻苦熬数日,撒手离世,留下尚未满月的孟氏。
孟令信诺,虽后来官至国子博士,也未纳妾,甚至未续娶。孟氏由父亲一手带大。因为喜欢《离骚》中“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一句,孟令给女儿起了孟謇(jiǎn)的名字。謇者,忠直谏言也,做女子名字甚为少见。
孟令本人极重规矩,对女儿的教导几近苛刻。及至孟謇及笄,性格行事与其父别无二致。当年的京城贵女中,孟謇是最不受欢迎的存在,因为她见到不合规矩的行为,无论是谁,都会引经据典,不把对方数落得掩面而去绝不罢休。孟謇鬼见愁的名声,在当年京城官宦女眷圈里不可谓不响亮。
后来,一次春宴上,几家贵女因一点小事起了龃龉,行事难免出格,正巧被孟謇碰到。孟謇一番引古论今,把几位小姐说得无地自容。其中一位小姐家里本就管束严苛,如今当着众人面,丢了家里脸面,回到府里,遂被长辈行了家法。小姐想不开,竟当夜悬梁自尽。孟謇得知此事后,噬脐莫及,至此再没有接受任何宴请。
虽然孟謇不再公开露面,但京城世家没人不知她的性子,但凡为家里子弟择妻时,自都退避三舍。
后来孟謇嫁予荀璋,完全是阴错阳差。
荀璋当时在国子监读书,碰巧去孟大人书房送课业文章,因只顾和同窗聊天,在甬道拐角处与给父亲送东西的孟謇撞个满怀。以孟令和孟謇父女重规矩礼仪的性子,荀璋若不娶,孟謇必会直接自戕。老侯爷见了寻上门来的孟大人,只能接受这个从天而降的孙媳妇。
如此成就的一段姻缘可想三太太周氏的不喜。毕竟以周氏攀龙附凤的心思,她必要给自己儿子谋个高门贵女。国子博士,正五品,门第也不算低,但离周氏的预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门第不合心意,若本人是个会哄人的,周氏也不是不能接受,可偏生孟氏是个宁折不弯的性子,只要是不合规矩的事儿,就是按着她的脖子,她也绝不肯低头。
一个心思恶毒,手段阴损;一个规矩端方,梗直刻板,如此一来,婆媳关系可想而知。孟氏在周氏手下受了无尽磋磨,周氏也常常被孟氏气得七窍生烟。
相看两厌,又不得不在一个屋檐下日日相对,赵荑想想这日子就觉难熬,也难怪四爷荀璋几乎不回府里来,换了她也会能躲多远躲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