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蜀中风物,诗意人生
秋风起,蜀中的山水便多了几分诗意。锦里街边的梧桐开始落叶,每一片金黄都载着岁月的痕迹,轻轻飘落在石板路上。
这个早晨,孟远山特意早起了一会儿。他站在茶坊门前,看着街角的老槐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自从赵德离开后,他越发珍惜这种平凡的生活。
"掌柜的,"春桃匆匆跑来,"今天是重阳节,城里已经很热闹了。要不要我们也准备些应景的点心?"
孟远山微微一笑:"也好。让厨房准备些重阳糕,再煮一些菊花茶。"
话音刚落,街上就传来阵阵喧闹。原来是城里的年轻人在张罗着登高的事宜。按照成都的习俗,重阳这天要去城外的惠安山登高赏菊,还要举办诗会。
"对了,"春桃忽然想起什么,"文德先生让我转告您,今天诗社的聚会改在惠安山上举行。他说重阳登高,正好借景抒怀。"
孟远山点点头:"那我们准备些茶点,一起去吧。好久没有登山赏菊了。"
临近午时,茶坊准备了两大篮子点心,除了传统的重阳糕,还有花夫人特制的养生糕点。一行人沿着城西的小路,向惠安山进发。
秋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石板路上,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层薄雾中。路边的农家院子里,飘来阵阵桂花香,偶尔还能看见几棵挂满柿子的老树,红灿灿的果实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这景色,"同行的文德感叹道,"倒是让老夫想起了李太白的诗:'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孟远山听到这句诗,心中微微一动。曾几何时,他也是那个高居蜀宫的"圣主"。但此刻的他,却更愿意做个普通的茶坊掌柜,与这些文人雅士一起登高赏景。
走到半山腰,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的在支起茶案,有的在铺设坐垫,更多的人在四处寻找适合赏景的地方。
"这里好,"花夫人指着一处背靠古松的平地,"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风光。"
众人纷纷赞同。很快,茶案支起,点心摆好。秋风送来远处的钟声,与山间的虫鸣相互应和,构成了一幅最自然的交响乐。
"诸位请看,"文德指着山下的城市,"这秋日里的成都城,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
确实如此。从这个角度看去,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一层金色的秋光里。错落有致的房屋,蜿蜒的府河,还有点缀其间的寺庙楼阁,无不透着一种诗意的美。
"诸位,"文德举起茶杯,"今日重阳,不如我们也效仿古人,吟诗作对如何?"
众人纷纷响应。一时间,山间充满了诗情画意。有人吟咏自然之美,有人感叹人生之短,更有人借景抒怀,述说心中所思。
一位年轻的书生率先吟道:
"秋高气爽上山来,
满目金黄入画开。
但得众生皆欢喜,
不辞归路步徘徊。"
"好诗!"众人赞叹。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秋日登高的景致,更道出了对众生的关怀。
花夫人给每个人都斟上一杯菊花茶,清香四溢。她特意在茶中加入了一些养生的药材,既解暑去火,又能安神养气。
"夫人的手艺,"一位老学究品着茶水说,"不仅是茶艺,更是一种境界啊。"
这时,文德忽然问道:"孟掌柜,你也题诗一首如何?"
孟远山略作沉思,提笔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