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法律为婚姻护航(九)
阿丽在设计方案中写道:“核心创始人持股 51%,配偶作为联合创始人持股 34%,预留 15% 作为期权池。” 这样的股权结构既能保证决策效率,又能通过有限合伙协议保持控制权。在商场如战场的环境下,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就如同一艘坚固的船,载着他们穿越风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贾晓臻补充道:“增设股东会特别决议条款,重大事项需 80% 以上表决权通过。” 这些条款如同一道道防线,守护着他们的事业不受内部矛盾的冲击。他们相信,只有夫妻齐心协力,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当讨论到知识产权归属时,阿丽翻开居里夫妇的案例,那泛黄的资料图片在笔记本上显得格外庄重。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她不得不通过做家教来攒够去巴黎求学的费用。1891年,她终于踏上了前往巴黎的列车,进入了着名的巴黎大学,开始了她的科学探索之旅。在巴黎大学,玛丽?居里遇到了皮埃尔?居里,一位在物理学界已有一定声誉的科学家。两人在学术上的共同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迅速走到了一起。1895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开始了共同的科学探索之路。1898年,玛丽?居里在研究沥青铀矿时,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同年,她又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镭。这一发现不仅震惊了科学界,也为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然而,玛丽?居里并没有选择为镭的提纯方法申请专利,而是决定将这一技术公之于众。她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是用于个人牟利。
1903年,玛丽?居里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这一荣誉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让他们成为了科学界的传奇人物。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眷顾这对科学伉俪。1906年,皮埃尔?居里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去世,这给玛丽?居里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尽管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玛丽?居里并没有放弃她的科学研究。她继续致力于镭的研究,并在1911年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次是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她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进一步贡献。她的科学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为她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也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树立了榜样。
玛丽?居里在 1903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 年再获化学奖,但他们的镭元素专利却属于实验室。”
她展示《专利法》相关条款,手指轻轻点在关键的字句上,“我们可没由居里夫妇的高尚风格,因为我们没有资金。如果我们开发出新型蔬菜种子,知识产权归属需要明确,这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不能让自己的辛勤付出白白流失。”
贾晓臻在《技术开发协议》中注明:“婚后研发的植物新品种权,由双方按贡献比例共有。” 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眼神中透着一丝坚定,“参考居里夫妇的做法,我们可以将核心技术放在有限责任公司名下,通过公司章程约定股权转让限制。” 这样的安排就像给他们的技术成果穿上了一层保护衣,无论未来风雨如何变幻,都能确保这些成果为他们所用,为公司创造价值。
“课程里提到的家族信托工具,让我想到杜邦家族。” 阿丽翻开资料,那庞大的家族企业架构图在书上展开,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他们通过家族信托持有股权,既避免遗产税,又确保企业永续经营,这种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她提议设立不可撤销信托,将部分股权收益用于子女教育和公益事业。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种财富管理方式,更是一种对家族、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我们的子女将来可能会继承我们的事业,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独立的人格。同时,通过公益事业,我们可以回馈社会,让我们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