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伊洛瓦底江畔的决战
密支那城内,斜阳的余晖洒在断壁残垣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像是历史的笔触,默默勾勒着战争的残酷轮廓。王浩伫立在城墙上,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加急电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电报上的情报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他的内心——缅甸王敏东正带着残余部队往缅甸南部逃窜,妄图在那里重新集结力量,负隅顽抗。王浩心里十分清楚,若不彻底消灭敏东,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将永无宁日。
此次出征缅甸的126团,兵力虽不算多,但每一个战士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士气更是高涨得如同燃烧的火焰。这一切,都得益于日常训练时采用的独特战术与操典,而这些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成果,皆源自于我的精心撰写与整理。
回想起那段废寝忘食的日子,我整日沉浸在后世的经验和记忆之中,像是在浩渺的知识海洋里寻宝。撰写整理三三制战术手册和步兵操典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每一个战术动作的拆解、每一条操典规则的制定,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与考量。无数个夜晚,灯光下只有我奋笔疾书的身影,饿了就随便吃几口干粮,困了就用凉水洗把脸。终于,这些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成果得以完成,迅速在部队中推广开来。战士们日夜研习、反复演练,将其中的精髓融入到每一次行动里,仿佛将这些战术和操典刻进了骨子里。
王浩迅速做出部署,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密支那维持秩序。他深知,稳固的后方是前线作战的重要保障,密支那刚刚经历战火,民心不稳,必须要有可靠的力量来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自己则亲率主力踏上了追击敏东的征程。部队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沉重的脚步声混合着武器的碰撞声,扬起一路呛鼻的尘土。沿途,缅军残部像惊弓之鸟,时不时来骚扰一下。他们大多手持长刀、长矛等冷兵器,仅有少量配备火枪,在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战士们面前,这些抵抗根本不值一提,被轻松击退。偶尔有几个缅军冲上来,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挥舞着长刀,发出绝望的呐喊,可还没靠近我方队伍,就被精准的枪弹击倒在地。
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部队抵达了伊洛瓦底江畔。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浑浊的浪涛拍打着江岸,似乎在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缅军早已在江畔布下防线,企图利用伊洛瓦底江的天险和复杂地形,阻挡我军前进的脚步。他们用沙袋和原木在江边构筑了简易工事,工事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士兵们严阵以待,眼神里满是紧张与恐惧,手中紧紧握着冷兵器,少数持有火枪的士兵也神色忐忑,不时张望着江面,身体微微颤抖。他们心里清楚,即将面对的是强大的对手,但为了家园,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坚守。
王浩站在江边,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对岸的敌军阵地。他的眼神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见缅军的防御重点集中在正面,战壕挖得又深又长,沙袋堆积如山,而侧翼相对薄弱,虽然也有防御工事,但兵力明显不足。深思熟虑后,王浩决定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从侧翼突破缅军的防线。他深知,正面强攻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而侧翼突袭则能出其不意,打乱缅军的部署。
战斗打响,一营率先发起佯攻。战士们在正面架起枪炮,对着缅军阵地猛烈射击。刹那间,枪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硝烟迅速弥漫在江面之上,刺鼻的硝烟味让人忍不住咳嗽。缅军见状,急忙集中火力进行反击。那些持火枪的士兵匆忙扣动扳机,子弹稀疏地射来,更多的则是挥舞着冷兵器呐喊,试图威慑我方。他们的呐喊声在枪炮声中显得如此微弱,像是狂风中的残烛。然而,他们不知道,这只是王浩计划的开端。一营的战士们一边射击,一边大声呼喊,“冲啊,消灭缅军!”,脸上洋溢着无畏的神情,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为侧翼的行动创造机会。
与此同时,王浩亲自带领二营,乘坐着临时征用的船只,悄然从下游渡江。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破浪前行,江水不断拍打着船舷,溅起高高的水花。士兵们紧紧握住武器,眼神坚定,仿佛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为了避免被缅军发现,他们尽量保持安静,只有江水拍打着船舷的哗哗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低沉的咳嗽声。每一个士兵都屏气敛息,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既紧张又兴奋。
就在部队快要抵达对岸时,一名缅军哨兵发现了他们。“敌人从侧翼渡江了!”哨兵大声呼喊,声音尖锐而急促,打破了原本的寂静。缅军顿时乱作一团,军官们大声呵斥着,试图组织士兵进行抵抗。持冷兵器的士兵冲在前面,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但依然硬着头皮向前冲,火枪兵则在后面零散地跟着,手忙脚乱地装填弹药。王浩果断下令:“加快速度,冲上岸去!”二营的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迅速跳下船只,向岸边勇猛冲去。他们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口中高呼着口号,向着敌人的防线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双方在岸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新式步兵操典对单兵战斗力的提升作用在此刻尽显。战士们经过长期依照操典训练,身体素质和战斗技巧大幅提高。他们行动敏捷,能在枪林弹雨中灵活穿梭,寻找最佳射击位置,精准度远超以往。面对敌人的攻击,他们反应迅速,利用掩体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能抓住时机果断反击。而缅军因主要使用冷兵器,在火力上远远不及我方,只能在我方的枪炮声中艰难抵抗。一个年轻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灵活地翻滚到一块巨石后面,迅速架起枪,瞄准一名缅军,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枪响,缅军应声倒地。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坚定和冷静,迅速更换弹匣,准备下一次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