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信息与外交的新征程:大明共和国的关键转型
外宾招待会圆满落下帷幕,但其深远影响才刚刚崭露头角。招待会上,关于大明币的热烈研讨以及各国代表对经济合作的热切关注,让我深刻认识到,精准且及时的信息传播,对国家发展与国际交流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于是,招待会一结束,我便立即投身到新闻机构的筹备工作当中。与此同时,随着国际交往日益紧密,成立国家外交部并确定外交部发言人相关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
两天后,在南京光明宫那庄严肃穆的中央政府政务会议现场,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尽显庄重威严。政府官员们身着整齐的制服,整齐就座,一道道目光聚焦在我身上。我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郑重地提出组织人员开展记者行业的培训与考核,同时成立官方报社的提议:“诸位,如今我大明共和国发展势头迅猛,国际交流愈发频繁,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急需一个专业的传播平台,将国家的政策、发展成果以及国际动态,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民众。”我的话语在大殿中久久回荡,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一场热烈的讨论就此展开。
宣传部部长率先发言,语气中满是赞同:“此举措极具前瞻性,不过培训人员、运营报社,其中细节繁杂,需精心规划。”人力资源部部长也点头附和:“选拔学员一事,关乎新闻事业的根基,必须严格筛选,确保人才质量。”众人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经过一番深入探讨,大家一致决定率先成立《中央日报》和《共和国日报》。
《中央日报》将主要聚焦国家政策解读、重大政治决策报道,宛如国家的喉舌,及时且精准地传达中央政府的声音,让每一位民众都能清晰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无论是农业政策的调整优化,还是军事战略的精心规划;无论是新税赋制度的稳步推行,还是文化教育的深刻改革,《中央日报》都将秉持严谨、权威的态度进行报道,使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领会政策背后的深刻用意,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发展。
《共和国日报》则侧重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内容,恰似一面镜子,全方位展现国家的发展动态。无论是新兴的商业机遇,还是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亦或是百姓生活的细微变化,都能在这份报纸上一一呈现。报道商业活动时,它会深入剖析市场趋势,为商家提供极具价值的信息;对于科技创新,会详细阐释新发明、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在社会民生方面,会密切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困难诉求。
为了确保这两份报纸能够高质量地运作,我们从政府各部门、学校等广泛选拔了一批有文化、思维敏锐的年轻人作为首批学员。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政府宣传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桌椅排列整齐,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
学者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新闻采访技巧、新闻写作规范、事实核查方法等内容。在讲解采访技巧时,一位有着多年宣传工作经验的政府人员分享道:“采访时,要学会耐心倾听,巧妙引导被采访者说出关键信息,同时时刻留意对方的表情、语气,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在讲到新闻写作规范时,一位知名学者着重强调:“新闻写作要简洁明了、客观公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事实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切不可堆砌辞藻、夸大其词。”学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遇到疑惑便积极提问,与讲师们展开热烈互动。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段充实的日子里,学员们经历了知识的深度洗礼和思维的全面重塑。终于,迎来了严格的考核。考核分为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笔试涵盖新闻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操作则要求学员们进行现场采访和新闻写作。学员们全力以赴,有的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备考,有的穿梭在街头寻找采访对象练习。最终,通过考核的学员们成为了第一批记者,他们满怀激情地奔赴各地,开启了采集新闻的征程。有的前往偏远乡村,报道那里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有的深入工厂企业,挖掘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还有的聚焦城市建设,关注基础设施的改善。
报纸初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报纸,我们采用免费发放的方式大力推广。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手中捧着一叠叠崭新的报纸,热情地递向过往的行人。“瞧瞧嘞,最新的报纸,国家大事都在里面!”工作人员的吆喝声成功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政府机关的门口,工作人员将报纸整齐地摆放在显眼位置,方便进出的官员们取阅。学校门口,学生们好奇地接过报纸,迫不及待地阅读上面的内容。民众们好奇地接过报纸,看着上面新鲜的内容,开始逐渐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