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大明战略与汉江奇迹的前路
韩靖伫立在指挥部中,双眼仿若两颗寒星,死死地锁住军事地图。与日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如一块沉甸甸的铅石,沉沉压在他的心头,令他每一次呼吸都倍感沉重。前线战事一触即发,战争的弦将他的每一根神经都紧绷到了极致,仿佛稍一触碰就会断裂。但他始终牢记大明共和国赋予的使命——推动朝鲜生产建设,为大明共和国的长远战略布局筑牢根基。在这艰难的抉择时刻,韩靖深思熟虑,决心双线并进,一面密切留意日军动向,紧锣密鼓筹备军事;一面雷厉风行开展朝鲜经济改革,一切行动皆是以大明共和国对朝鲜的统治为核心。
回溯往昔,在民义军踏入朝鲜之前,这片土地完全是农业国家的形态,工业领域一片荒芜,毫无根基可言。人们遵循古老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重心围绕土地与农作物展开。田野间,农民们弯着腰,挥洒如雨汗水,粗糙的双手紧握锄头,翻耕土地,期盼着丰收,汗水滋养着金黄麦浪和翠绿稻田。村庄里,简陋的土坯墙、茅草顶房屋错落有致,在岁月侵蚀下显得破败,黄昏时袅袅炊烟升起,勾勒出宁静质朴却又贫困落后的田园景象,工业匮乏让朝鲜在世界发展浪潮中远远落后,如同暴风雨中艰难前行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的破旧小船。而这,正是大明共和国施展影响力、进行全面掌控的切入点。
为助力朝鲜打破工业困局,大明共和国派遣首批技术人员,他们肩负使命,满怀热忱地随民义军踏上朝鲜土地。这些技术人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有的精通机械制造,能将冰冷金属零件组装成精巧机器;有的擅长纺织工艺,对纺织材料和技法了如指掌,能织出精美布料;还有的在农业技术方面颇有建树,熟知农作物生长习性,能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他们像关键种子,在漫长旅途中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和使命担当,想象着即将在这片陌生土地展开的伟大事业——为大明共和国在朝鲜构建稳固的经济统治基础。踏上朝鲜土地后,面对充满潜力却亟待发展的土地,他们责任感愈发强烈,深知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变革是大明共和国统治扩张的重要一步。
在与日本幕府剑拔弩张的对峙阴影下,韩靖迅速调配人手,全力投入朝鲜生产建设。他以大明共和国成功发展模式为参照,聚焦平壤、首尔、仁川、釜山和济州这几座城市,果断决定开放口岸,开展通商往来。他深知引入外部资金和技术是激活朝鲜经济的关键,而朝鲜经济的繁荣是大明共和国统治稳定的保障。为此他亲自参与政策制定,日夜与幕僚商讨,废寝忘食。他们分析其他国家成功招商引资案例,结合朝鲜实际,制定极具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减免税收、提供土地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支持,吸引世界各地商业势力纷至沓来,掀起投资热潮。招商洽谈会上,不同肤色、语言的人们汇聚,拿着产品样本或展示企业实力,交流合作意向,场面热闹非凡。这一切经济活动,都在大明共和国的监管与掌控之下,为的是让朝鲜经济紧密依附于大明共和国。
除了经济改革,韩靖还加大了对朝鲜基础建设的投入。在交通设施上,组织人力物力修建公路,这些公路如同一条条纽带,将原本分散孤立的地区连接起来,极大地便利了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在平壤,宽阔平整的公路取代了曾经泥泞不堪的小道,运输原材料的马车川流不息,为工厂的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在首尔,新修的公路两侧逐渐兴起了一排排店铺,商业氛围愈发浓厚。同时,大力发展铁路建设,铁轨从主要城市延伸至周边城镇,火车的汽笛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进一步加速了人员和货物的流通,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往来 。
水利设施建设也有条不紊地展开。技术人员实地勘察,设计建造了众多灌溉渠道,让干旱的农田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在农村地区,还建造了小型水电站,为乡村引入了电力,结束了村民们长期依赖油灯照明的历史,也为一些小型加工厂提供了动力来源。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医院的建设被提上日程。在各大城市,新建了现代化的医院,从大明共和国调配专业的医疗人才,带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这些医院能够诊治各类疾病,极大地改善了朝鲜民众的就医条件,曾经难以治愈的病症如今有了更好的治疗方案,民众的健康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学校建设也同步推进,新的教学楼在各地拔地而起,配备了完善的教学设施,如黑板、桌椅、图书馆等。学校不仅开设朝鲜语、简单科学技术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立了体育、艺术等课程,为朝鲜培养未来的建设人才,也为大明共和国在朝鲜的长期统治奠定人才基础。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体系的建设成为了朝鲜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韩靖深知,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而这也是大明共和国控制朝鲜经济命脉的关键。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金融领域,决心在朝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让朝鲜的金融活动完全纳入大明共和国的金融秩序。
韩靖在四处寻觅合适人选时,听闻了曹大中的事迹。曹大中是首尔当地一位资深的钱庄掌柜,在账目管理和资金运作方面天赋异禀,在首尔商界颇具口碑。韩靖带着翻译,特意前往曹大中的钱庄拜访。一见面,韩靖便热情地伸出手,在翻译快速准确的传译下,表达了对曹大中的敬重与此次拜访的诚意。随后,两人促膝长谈,韩靖向曹大中描绘了朝鲜未来金融发展的宏伟愿景,从银行体系的构建,到金融政策的推行,再到如何借助金融力量推动朝鲜经济腾飞,每一个细节都清晰而富有感染力。曹大中原本还有些疑虑,可随着韩靖的讲述,再加上翻译适时将韩靖的话精准传达,他被韩靖的远见卓识和满腔热忱所打动,当即应允出任朝鲜首家银行——高丽银行的行长。高丽银行从筹备之初,就被设定为大明共和国金融体系在朝鲜的延伸。
在韩靖的全力支持下,高丽银行紧锣密鼓地筹备开业。开业当日,现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韩靖亲临现场,为高丽银行剪彩,周围聚集了众多朝鲜民众和各国商贾,共同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不仅是朝鲜金融发展的开端,更是大明共和国强化对朝鲜经济控制的重要标志。
高丽银行成立后,全面借鉴大明共和国的金融模式,迅速开展储蓄、贷款等基础业务,为当地企业和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韩靖决定在朝鲜推行与大明共和国一致的金融政策,发行国债和债券。为了让朝鲜民众充分理解并接纳这一举措,韩靖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各个城市和乡村,举办多场宣讲会,详细阐释国债和债券的发行目的、收益方式以及潜在风险,消除民众心中的疑虑。这些金融举措的背后,是大明共和国对朝鲜经济全面掌控的逐步深化。
随着高丽银行的稳健运营,其成功范例激发了更多金融机构的诞生。在韩靖的积极鼓励下,汉江银行、首尔银行相继成立,同时,朝鲜证券、平壤证券、釜山证券等证券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金融机构迅速搭建起朝鲜的金融网络,为企业开辟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企业能够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普通居民也拥有了丰富的投资选择,通过储蓄、购买国债和股票,实现个人财富的稳步增长。而这一切金融活动,都在大明共和国的监管与引导下,确保朝鲜经济朝着有利于大明共和国统治的方向发展。
在平壤,外国资金与技术涌入前,这里纯粹是农业经济主导,毫无工业气息。大明技术人员成为工业发展引路人,规划工业园区,纺织厂率先入驻,崭新纺织机械从海外运来。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工人,从机械原理到操作流程,耐心讲解示范。工人们充满好奇与渴望,认真学习,第一批熟练工人迅速成长,生产出质地优良、花色精美的布料,在国内外打开销路,为平壤赢得“纺织之城”美誉。随后机械厂开始建设,技术人员从基础零部件图纸绘制开始,引导工人制造脚踏脱粒机、人力抽水机等农用机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曾经冷清的街道如今多了热闹商铺和往来行人,售卖生活用品和工业制品,简易办公场所里人们忙碌商务活动,平壤市民生活节奏加快,穿着也有了变化。如今,平壤的企业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这一系列发展成果,都是在大明共和国的规划与推动下实现的,平壤成为了大明共和国在朝鲜经济统治的一个缩影。
首尔在经济改革前一片萧条破败,狭窄街道堆满垃圾,污水横流,房屋破旧摇摇欲坠,失业者眼神迷茫绝望。随着外国投资涌入,新建工厂拔地而起,大明技术人员助力服装厂、食品加工厂等运营。服装厂引进缝纫机,实现服装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结合大明潮流和本土文化设计受欢迎款式。食品加工厂深加工农产品,制成米糕、米粉、果脯等,提升附加值。产品远销海外,工人收入提升,生活步入正轨。曾经破旧街道修缮整洁,店铺增多,有杂货店、特色餐厅和简易咖啡馆,不同肤色商人交流交易,夜晚灯笼亮起,咖啡馆和餐厅热闹非凡,首尔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文化交流中心。如今,首尔发达的金融机构为这里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蓬勃发展,商业活动日益兴盛。而这繁荣的背后,是大明共和国全方位的支持与控制,首尔成为了大明共和国在朝鲜影响力的重要展示窗口。
仁川凭借优越港口位置成为进出口贸易关键重镇,此前码头设施简陋,工人装卸货物效率低下且货物易受损。外国企业入驻后,码头大规模扩建,大明技术人员参与规划建设,高大木质起重机矗立,工人们借助滑轮装卸货物,简易货仓排列,商船频繁进出。人们通过账本记录、人工核对保证货物运输不出差错,物流企业设立简易据点,仓储行业发展,银行、信贷中心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汇兑服务,城区改造后道路变宽,种上树苗,安装简易路灯,仁川成为朝鲜与世界连接的重要枢纽。金融机构的崛起,更为仁川的贸易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有力推动了贸易的蓬勃发展。仁川的发展,使得大明共和国在朝鲜的贸易掌控力大大增强,成为了经济统治的重要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