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援朝大计与铁路之策
自上一集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后,局势愈发紧张,战争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我站在南京光明宫的议政会议室窗前,望着宫外繁华却又暗藏危机的城市。街头巷尾,百姓依旧忙碌,可空气中弥漫的不安气息愈发浓烈。远处的秦淮河畔,画舫依旧,却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船夫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忧虑。我心中深知,若要成功出兵援朝并实现战后对朝鲜的有效掌控,后勤保障与经济发展便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今日,我将在这里说出心中的计划。
“诸位,如今我们计划出兵援朝。”我转过身,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行政首辅花影微微皱眉,神色专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似乎在权衡这一决策的利弊;国防部长韩靖挺直腰板,眼神透着军人的坚毅,紧握的拳头彰显决心;情报部长苏瑶轻轻摆弄手中钢笔,目光敏锐地看向我,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仿佛在思索如何从情报层面为此次行动提供支持。“可朝鲜半岛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道路崎岖难行,后勤运输会是一大难题。”
韩靖微微点头,接过话茬:“罗帅所言极是,朝鲜地形对物资运输极为不利。咱们以往作战经验表明,一旦后勤跟不上,前线战事就会陷入被动。当年在西北作战,因补给线过长,物资运输困难,导致进攻节奏被打乱,吃了大亏。士兵们在前线饿着肚子作战,武器弹药供应不及时,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我却无能为力,那种滋味,至今难忘。”韩靖眼神闪过一丝痛苦,声音也微微颤抖。
“为了加强我军运输优势,保证出兵时的后勤保障,更为了战后朝鲜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我认为我们必须建造铁路。”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疑惑的神情。
建设部长孙阳忍不住发问:“罗帅,铁路?那是什么东西?听起来实在太新奇了,在咱们以往的认知里,可从未有过这样的事物。这就像天方夜谭一样,让人难以想象。”孙阳的脸上写满好奇与疑惑,他向前倾着身子,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我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铁路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这钢轨可不是普通铁条,需特殊工艺铸造。首先要选用优质铁矿石,最好来自咱们国内铁矿含量高、杂质少的矿山,比如北方的鞍山铁矿,那里的矿石含铁量高,是铸造钢轨的优质原料。经过多道冶炼工序去除杂质,提高铁的纯度。铸造时,要精准控制温度和压力,这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工匠和先进设备。温度过高,钢轨会变脆;温度过低,达不到所需强度。压力控制同样关键,只有精准控制,才能确保钢轨具备足够强度和韧性,承受巨大重量。而火车则是在钢轨上行驶的大型运输工具。 ”
这时,财政部长赵宇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插话道:“罗帅,建造这样的铁路,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啊!这钱从哪儿来?咱们的财政预算虽然每年都有规划,但突然要承担如此庞大的工程开支,实在让人头疼。购买铁矿石需要大量资金,招募工匠、购置设备也都需要钱,还有后续的维护费用,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赵宇不停地揉搓着太阳穴,似乎已经切实感受到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我看向赵宇,目光坚定:“赵部长,我理解你的担忧。但从长远来看,铁路带来的效益将远超投入。它不仅能解决当下援朝的后勤难题,战后还能成为朝鲜与我国经济交流的动脉,促进贸易往来,增加税收。至于资金,我们可以多方筹措。在国内发行专项债券是个不错的办法,咱们大明共和国百姓向来爱国,只要宣传到位,让大家明白铁路对国家的重要性,想必会有不少人愿意购买。我们可以在各地张贴告示,举办宣讲会,让百姓了解铁路将如何改变国家的未来。另外,还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铁路建成后的运营收益中给予一定比例的分成。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让民间资本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
赵宇微微颔首,若有所思:“罗帅考虑得确实长远,看来是我目光短浅了。不过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仔细谋划,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对每一项开支都进行严格审核,避免浪费。”
我继续说道:“火车由蒸汽机车牵引,通过燃烧煤炭产生蒸汽,推动活塞运动,进而带动车轮转动。大家可以想象,一节车厢就能装载数吨物资,一列火车可能有十几节甚至几十节车厢,其运输量是传统运输车队的数倍。而且速度比传统运输方式快得多,能极大提升物资运输效率,无论是战时的粮草、武器,还是战后朝鲜的重建物资,都能快速送达。以往我们运输物资,靠马车的话,一天能走几十里路就不错了,还容易受到天气和道路状况的影响。要是遇到雨天,道路泥泞,马车根本无法通行。但有了铁路,火车可以日夜兼程,不受天气和路况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陆军总司令李海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罗帅,这可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它,我们陆军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和补给能力将大大提高。以前我们行军,物资全靠马车运输,速度慢不说,还容易受到天气和道路状况的影响。要是有了铁路,我们就能快速将兵力和物资投送到前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我们可以在铁路沿线设立军事据点,一旦有战事,部队可以迅速通过铁路集结,抢占先机。”
海军总司令郑森也笑着点头:“没错,这对我们海军的岸基补给也有很大帮助。我们的战舰在海上执行任务时,需要频繁补充物资、弹药和生活用品。有了铁路,就能更快地将这些物资运送到沿海港口,保障我们海军的战斗力。以前我们补给一次,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候还会因为补给不及时而影响任务执行。有了铁路,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我接着阐述:“同时,我们派遣民义军抗寇援朝,在入朝的同时修筑入朝铁路。为此,我们从生产建设兵团分割设立新兵种,组建铁道兵部队,归属生产建设兵团统辖。他们不仅能配合正面部队保障后勤运输,辅助战事,必要时还能作为后备兵力进行补充。铁道兵部队将成为我们后勤保障的关键力量,他们要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铺设铁路,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总参谋长陈武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神色认真地说:“罗帅,组建新的兵种,可不是一件小事。人员从哪里选拔?训练如何开展?装备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仔细斟酌。选拔人员时,要考虑他们的身体素质、工程技能和战斗素养。训练内容要涵盖铁路建设、战斗技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装备方面,不仅要有建设铁路的工具,还要有自卫的武器。”
“人员可以从生产建设兵团中选拔那些年轻力壮、有一定工程基础的士兵。他们本身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稍加培训就能快速上手。训练方面,我们可以先从理论知识入手,编写专门的教材,让他们了解铁路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再进行实地操作训练。我们可以邀请国内顶尖的工匠和学者,为他们授课,传授经验。装备问题,就需要依靠共和国科学院的力量了。科学院的专家们可以研发新型的铁路建设工具和装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我有条不紊地回答道。
这时,有人发问:“铁路和火车都是新事物,我们没有任何经验,该如何建造?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工程失败。况且如今国内外都没有铁路相关的专家,我们连借鉴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前方路该如何走。”
我神色凝重,却又充满决心地回应:“这确实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正是我们创造历史的机遇。虽然没有现成的专家指导,但我们共和国科学院的人才,各个都是行业翘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我们要相信,依靠他们的智慧和钻研精神,一定能从无到有,攻克技术难题。我们可以组织科学院的专家们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国内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说不定民间就有奇人异士能提供宝贵的思路。”
众人听后,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片刻后,逐渐安静下来,纷纷表示赞同。接下来,确定铁道部门负责人至关重要。我思索片刻,本想指定孙阳负责此事,然而孙阳却上前一步,脸上带着自豪又期待的神情。
“罗帅,我虽在工部任职多年,参与过不少工程,但此次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向您引荐我的徒弟罗胜利,他自幼便对各类工程技术展现出极高的天赋,跟随我这些年,不仅参与了多项大型工程的建设,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创新的方法。在工程技术和人员管理方面,他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出色的能力,而且他性格坚韧,勇于挑战困难,我坚信他能胜任这一重任。他曾经在一项水利工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技术难题,带领团队日夜钻研,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孙阳恳切地说道。
我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站在孙阳身后的罗胜利,只见他身姿挺拔,眼神透着自信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