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上仙。”小乞丐对着羲禾又施了一礼,才渐渐消失不见。
羲禾随后就开始整理自己脑海中的记忆,看完以后,只有一句话,有些人死在自己的眼前都不要救。
这又是一个古代的位面,原主名叫阮心柔。
她是阮家的独女,阮母的身体不适合再生一个孩子,阮父爱重自己的夫人,也没有再纳妾室。
阮家夫妻只有阮心柔一个孩子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他们夫妻心地良善,看到路边的乞丐也会舍些粥饭。
每到有什么天灾人祸,他们阮家第一时间就开始搭棚设粥。
他们家门口不像其他人家一样,如果有乞丐路过就会去驱赶他们,只要有乞丐前来都没有着手而回的。
因为他们的心肠太软,很多乞丐都到食物之后,从不在他们家门口逗留或者闹事。
那年冬天天气冷的很早,阮父早起就有下人前来禀报,说门口晕倒一个书生。
阮父就吩咐人把他抬回家去,命人生起炉火,喂下热汤救了那书生一命。
那书生病好,以后就力所能及的干一些琐碎的事。
他告诉阮父自己是前来赶考的书生,家境贫寒一路上省吃俭用的。
在进城以后听说阮家乐善好施,就想着前来讨一碗粥。
没想到自己的身体这样虚弱,竟然晕倒在人家的门前。
那书生说的极其卑微,为阮父看他态度诚恳,就资助了他一些银两,让他前去赶考。
他觉得一个穷家子弟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他不想让他失败而回,不然他的家里人该多么的难过。
接过阮父手中的钱,那书生跪在地上连声感谢,还保证到如果自己能出人头地,一定好好的报答阮家。
阮父是心善之人,他救助了别人,从来没想过让别人去报答自己。
那书生说的话,他有多放在心上。
书生拿着阮父给的银两进了京城,因为他身体虚弱,到了京城就病倒了,没有赶上赶考的时间。
他把阮父给的钱花完以后,才朝着家乡赶去。
也不知道上天是不是非得把他们凑在一起,他回乡的路上遇到了阮父收账回来。
阮父还认得他经过一番谈话,觉得他行为举止都很不错,准备资助他一些银两的时候。
那书生提出了要求,他要想在阮家的铺子里帮工,一边读书一边挣赚钱,因为现在家里已经付不起他的束修了。
阮父看到他这么有志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到布庄当掌柜。
这期间,他从来都没有传出什么不好的风评。
可,阮父这些年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因为他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他在给她选夫婿,可选了大半个城都不合适。
这天阮母到了店里,跟那书生接触过,她觉得人的人品还是不错的,听了他的话也起了心思,暗中观察了一番。
觉得他是一个可造造之材,配得上自己的女儿。
阮父是一个敞亮的人,他就直接询问那书生有没有未婚妻,或者有没有在家里成婚。
那书生笑着摇头说没有,因为家里贫寒怕耽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