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后,一家四口和方敏就一道过去了。还是颜颜骑迷你自行车载着弟弟。方畅坐得更稳当了,两只干净小手牢牢抓着姐姐的衣服下摆,左顾右盼的。
过去一看,两个多月,初步修复真的已经开完成了。不愧是专业的!
不过,主要也是因为之前住的人虽然私拉乱建、看起来乱糟糟的,但其实并没有破坏房子真正的结构。脑子有问题才会破坏自己住着的房子的承重和结构。
雷师傅道:“替换了一些做旧的木料,砖瓦也换了不少。垂脊兽有几个也是重新弄的。还有缺的或者不成套的家具,也给补齐了。”
就连用来做民宿的床,也都是比较古风的。
林嫣对方明澈道:“我看着浑然一体呢。”
这看着灰砖、红木,就是清朝大户人家的房子。比较素朴,没太里胡哨的。这应该是房屋原主人的审美,也比较符合她的审美。她就喜欢雍正年间宫窑烧的瓷器,不太喜欢乾隆年间的。
“所以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嘛。”方明澈也挺满意的。
“剩下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按原定计划4月底完成没有问题。”
“辛苦了!”方明澈由衷地道。
雷师傅摆摆手,“方老师你信得过咱,让咱自由发挥。这其实不辛苦,我们从小就学的这些。我有个不情之请,在你们入住前能不能让我拍一些照片”
这是要准备拍来广而告知的。要不是为了打个样,他这里估计也不能这样又快又好的弄完。
“可以。”
颜颜道:“我觉得这里好好哦,这莲都要开了。”
荷池自然也被弄好了。
方明澈道:“回头办民宿,但房间肯定不可能每天住满。到时候你想住,也可以来体验一下。”
回头留几个房间,只要不是要客满,就都空着。可以随时过来住一住。不然,了十四万多弄的房子,自己反倒没机会享受。
颜颜猛点头,“好的。”
林嫣让方敏用三轮车把畅畅的两张爬爬毯弄过来了。这会儿铺到路上,“来吧,看你蠢蠢欲动的。”
一张爬完了,她和方敏就挪到前面去。这样就可以循环往复,一直使用。
而且,有妈妈在一旁,方畅也不敢‘出轨’,就一直在这上头爬着。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证他身上是干净的。
但这个四合院对他来说,太大了!他只爬了一进院子就开始喘气儿了。于是改爬为坐,坐在爬爬毯上开始歇气。
方敏把给他背着的奶瓶、奶粉拿过来,进屋去找到开水兑了奶粉出来给他喝。
这个大院子,林嫣也很满意。之前过来看吧,要么就是有很多私拉乱建的违章建筑,要不就是还在修复中灰扑扑的。总之看起来都不怎么样。
但今天过来不一样,已经初步成型了。这么好、这么大一个院子,为它背上十万的债务也值得。
刚好十万!之前贷下来的款,还了旅行社三万,还剩七万。但那是要付给原房主的尾款,再八个月就要付清。目前明澈没动那七万,就在银行存的活期。
虽然她觉得这样平白损失了利息,而他们欠着十万的利息可是不少。但这钱随时可能用,就还是这样好些。
接下来工程队的一部分人继续留下收尾,另一部分人就去了小偏院那边拆正房西屋。
拆之前,方明澈还是和古大爷说了一声。到那天,他们父子过来看。朱文娟也抱着古文乐一起。
古文乐两个月了,抱的时候还必须托着脖颈。他看着眼前的动静傻乐呵。
那大梁古家父子没说什么,方明澈就照原计划喊方明成和韩平帮着劈成了柴。这一段历史,在方家就算是彻底翻篇了。
而老家的方父、方母也在开始把家里的事交托出去。方母看着自己房前屋后种的菜,养的鸡鸭鹅等,还有猪圈里的猪很有些舍不得。如今已经不管你养多少只了,没人再来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她就都养了不少。
袁淑芬笑道:“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养着。”反正平时也是她和方芳在割各种草回来喂。
方母随口‘嗯’了一声。
方父也把田里的事逐渐放手给长子。
五一之后,他们就准备要出发了。全村都知道他们是去首都享福的,话里话外十分的羡慕。
方父都只是笑笑,“其实我们庄稼人,还是有些离不开土地。不过,他们两个都要读大学,确实管不了五个孩子。那我们就得去帮忙看管着。”
“是啊,明华和淑芬也是好福气啊。三个孩子都要去首都读书了。听说方桐读的是高价,一年择校费200呢。那你们家这三个,一年600。这到读完大学,得多少钱啊”
方父道:“明澈说首都的教育水平要好得多。站在高一点的地方往上爬,总是比从低处要爬得高些。这也算他没有白去首都奋斗一场。”
等回到家,方父就把自己手工记的两本账本拿了出来。一本是包产到户之前的,一本是之后的。
然后叫上老太婆和大儿子、大儿媳开家庭会议。三个孙儿、孙女也被叫来旁观。
方健看样子已经比去年成熟了不少。他也刚半期考试结束,这回数学和语文都上了80分。这个成绩考初中是不成问题了。
学校里的老师都说男娃儿都这样,以前调皮捣蛋,如今长醒了。有些醒得晚的,要到初中了。
也有人说他幺爸读书那么厉害,他肯定不可能差了啊。
方健对这些评价不是很在意。他就觉得爷爷说得对,就没有不是那块料的说法。
为了能去首都读书,他这两学期是真的很认真的在学习。遇上不懂的去办公室问老师,他们也都很尽责的给答疑。这才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幺爸电话里说这个发展还不错。但到了首都别说他,就是方芳的成绩都可能泯然众人矣。因为大城市尤其是首都、上海的小学生真的是比他们俩的见识广得多。
别说别人了,就自家小堂妹颜颜,已经去过东京、去过上海了。她还会说简单的英语和日语。这确实是没法比的。
可能也就方康,以前从来没有上过学。去了也是从育红班大班读起,反而能最快融入。不过也没事,他和方芳毕竟只是小学生。尤其方芳才小学二年级。他也只是小学四年级,明年升毕业班五年级。慢也慢不了太多,还有追赶的余地。
至于方芳,她最初的想法就是不想读完二年级就回家干活了。天天过割猪草、烧火的日子。过个十来年,再被父母嫁出去,继续到另一个家里去干活。
如今幺爸给她机会,不但能继续读下去,还能去首都读书。而且幺爸说了,他们三个和颜颜一样,能读到哪里家里就供到哪里。欠的债可以记着,以后工作了还。
方康,他啥都不在意。就知道去了首都有好吃的、好玩的。而且是和大哥、大姐一起去,跟着爷奶生活。去了是住幺爸的房子,幺妈和二姐对他也都很好。
只有他,是一点负担都没有的。就是要去那么远,肯定难免想爸爸、妈妈。
不过爸爸、妈妈说也说过两年他们也要去首都。他就一点心事都没有了。这会儿悬空挨着大哥坐着,他还问方父,“爷爷,有吃的么”
方父好气又好笑,“我召集你来开茶话会的呢”
小孙子成天就晓得吃喝玩乐,没有高压估计以后难成大器。不过,只要他能自给自足也行。
他扭头看看方母,“有生瓜子么还有之前称的硬也抓点出来,给康康润润嘴。”
说错了,这不是小孙子了。首都的方畅才是小孙子。他还没见过,不好评价。
以前他觉得方健差不多废了,只能寄希望于方康。但方健去一趟首都回来,倒是懂事多了。至少知道努力读书了。
希望方康长大些,也能变得懂事吧。他现在最指望的倒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方畅。没见过,所以最有想象的空间。
方母从屋里拿了个装点心的铁皮匣子出来,打开放到桌上。里头有生、瓜子,还有冬瓜和称的硬之类的。
她示意孙子、孙女自己抓来吃。如今家里富裕多了。田里丰收了,投资给村办工厂的600块也有不错的回报。东西她就舍得拿给方芳吃了。
这是上回坐火车回来,方明澈买了一匣点心给他们吃。吃完之后,留下的空匣子。放得很好,漆皮都没掉一点。
方芳有些受宠若惊。从小到大,她想吃点好的,奶的目光都会钉在她身上。
方康第一个动手,直接抓了个冬瓜来吃。
方健和抓了生、瓜子。他不爱吃,女人和小孩才吃呢。
方芳便也剥了一颗硬放嘴里。
方明华道:“爸,到底喊我们来说啥你不是还有半个月才要走么”
“也没多久了。”方父说着拿起第一本账本,包产到户前的那本。然后一边报数、一边拨打算盘。
方明华和袁淑芬听着,心头也在跟着心算。老头子拨了算盘也再报结果,可以两厢对照。
听了第一本账本,方明华道:“我们家在包产到户前,一年才三百多块的收入啊”
方父道:“你觉得老子记漏了啊你说说看,漏了哪笔就这一年三百多块,还有一百五六是明澈给的。一个月十块,然后三个孩子的压岁钱,我和你们妈过生的钱。所以,咱们种田到底挣了多少,一目了然了。其实也不用我今天来算,每年年底算工分的时候你们早该有数了。咱们一年种田的净收入不到两百。”
“那还特地算来做什么”方明华道。
“让你们加深印象,也是告诉三个孩子一声。省得时日久了,都忘了。好了,接下来是包产到户之后的。”
又是一通拨拉算盘珠子,方健忍不住和方芳互相看了看。原来种田真的挣不到什么钱啊!
怪不得之前幺爸在村小教书,都那么多人羡慕呢。他一个月能发三十多的工资呢!
就是幺妈也有二十多。明惠姑姑转正后也是二十多。不过明惠姑姑家里有钱,她不靠工资过日子。
方父算完第二笔帐继续道:“那一千的投资是老二的,还有六百是老子的。以后分红会直接打到我们账上。”
方明华脸色有些僵,合着这一次算是老头子和自己分家而且,刨开这一千六,以及老头子名下存折上的几百块,家里可谓一贫如洗。
他知道老头子的意思了,让他知道一下他这些年到底挣了多少。别全伙在一起算,还自我感觉良好。
“半个月后,我们就去首都了。三个孩子届时明澈说会安排人回来接。到时候就和你们二伯公一家一起上京。这是一百,留给老大和老大媳妇你们过日子。毕竟离收成还有几个月。剩下这老房子,我们和你们兄弟的房间都锁起来。家里就没别的了!至于三个孩子到首都读书,你们一年起码拿300块出来。按去年丰收后的收成算,拿出来之后你们还是能过日子的。”
方父心头很清楚,先说断、后不乱。如果老二还是个村小老师,包产到户之后大家贫富差距拉近了。那没什么好说的,伙着就伙着,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大不了老二有正式工作,将来老房子老大得。
但老二如今很明显已经富起来了,看起来还会越来越富。那就要让老大两口子和方健、方康知道,家里到底有哪些产业。自己这份以后可以给他们,但二房的,和他们都没有关系。
“老大,老大媳妇,我们两个老的去老二那里,他是该孝顺的。别人说不了嘴!但很可能有人会到你们面前来说算话。你们就记住,那都是羡慕嫉妒恨的。所以才损人不利己的来刺痛你们!你们和老二、林嫣是手足,但毕竟已经分家了。他们愿意帮衬,你们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