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得到一整套现代锻造工具后,陈舟才发现,原来有些特殊形状的金属器械,锻造起来竟是那样简单。
……
锻造室内的火光终日不熄,炎热的气息似乎能穿过雨幕,蒸腾泥水。
储备的木炭在以一个可怕的速度减少,到工作末期,珍贵的无烟煤甚至都被取了出来。
大号的钉子、铁丝、金属支架、金属轴套、金属控水板。
木工所需使用的长锯、刨子、凿子、手斧。
造型更规整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铁锹头、镰刀、砍柴刀、锄头、镐头、耙子、叉子……
从船上搬下的废旧金属零件在烈焰中涅槃重生,于铁砧上塑造躯体,变成了锻造室置物架上一件件崭新的工具。
……
随后,应用新的木匠工具,陈舟又投入到了制造水车木质零件的工作中。
传统水车使用的钉子较少,大部分结构都是利用榫卯固定,对于木工技艺愈发熟练的陈舟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如今他已不是孤身一人,还有星期六星期日两个帮手,有土著们帮忙采集搬运材料,工作效率与刚开始挑战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伴着锻造室内终日叮铛作响的金属敲击声,不知不觉间,土著们已完全适应了岛屿上的新生活。
农耕课的四名“尖子生”专职照料田地。
为了养活新增的七张嘴,陈舟在原有庄稼地的不远处又开辟出了一块约6亩大小的田地,专门种植稻谷和小麦。
这一次,受雨季影响,开垦田地并未使用原始简单的“刀耕火种”法,而是正儿八经地用铁锹松土。
松土的过程中,土著们会拣出埋在土壤中的小石块,割断横在土中的树根,砍倒距离庄稼地太近的树木。
随后,他们会将山上厕所中沤好的肥料掺进土壤中——
当然,山上积攒的肥料还不足以供应整片田地,陈舟之前没时间,也未收集山下岩滩中搁浅的死鱼死虾沤肥,这缺少的部份还要靠鸽子洞中堆积如山的鸟粪。
好在鸟粪够多,只需付出些时间和体力,土著们就能获取足够的肥料。
土壤肥力充足后,土著们还要效仿陈舟,用细齿的耙子和平锄将土壤进一步细化,然后堆出田垄。
待这些工作完成,他们才会将宝贵的稻苗和小麦种进田地。
……
星期六教的上心,土著们干得也够卖力够认真。
用着先进顺手的金属工具,享受着比陈舟开荒时优渥的条件,土著们轻松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们处理好的耕地,看起来比陈舟最初开垦的那片田地还规整漂亮许多。
雨季降水充足,喜水的稻谷长势喜人,到了九月中旬,便已化作一片嫩绿的景致。
……
可惜的是,雨季无法外出绘画,新开垦的田地距离小木屋又太远。
喜爱绘画的星期六虽然中意这片同伴们的劳动成果,却不能带着洁白的纸张,亲临田头写生。
他只能在雨小的时候前往田头,在高处踱步,一边将庄稼的姿态记在心中,一边在脑海中模拟绘画的过程。
待记下的细节足够多,他再回到木屋中,取出已经用过不知多少次的白泥板和炭棒,勾勒草图。
苍天不负有心人。
靠着这种特别的“记忆”方法和细心的观察,画了几十张废稿,星期六还真完成了他自学习绘画后的第一幅纯原创画作——
受限于笔墨,整幅画只有三种颜色,白黑和粉紫。
但星期六绘制的极有意境。
在他笔下,山川成了一片洁白的底色,在这底色上,绽放着整齐的稻苗,凹凸起伏的田垄。
炭棒轻轻涂抹的乌云被手指擦淡,形成一种阴郁的蓬松感,但并不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反而使人能从画中感受到落雨时的潮湿凉爽。
在这对比强烈的天空与山坡之间,斜斜地点缀着许多细细的雨丝,远处模糊地显出窑洞小院外墙的轮廓,还有那几座高耸的瞭望塔。
田中正有穿衣的土著扶铁锹而站。
长期的素描练习使星期六产生了对细节敏锐的捕捉能力,他笔下的土著,就连被雨淋湿的衣物褶皱都惟妙惟肖。
对绘画艺术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本就很有天赋的星期六知道他画出了一幅优秀的作品。
他原想将这幅画直接带到窑洞,让陈舟这个老师评价一下画中的优点和缺陷,却因陈舟近日忙碌而打消了念头,想着什么时候闲下来再去寻求指导。
不过出于对画作的重视,星期六还是没闲着。
他利用傍晚的休息时间制造了一个小画框,将这幅画作装在其中,挂到了木屋墙壁上。
……
有擅长学习农耕知识的,就有在畜牧方面格外有天赋的。
星期日带着土著放牛放羊,挤奶照料小羊羔,从三名土著中挑了一个干活最细致麻利的,推荐给了陈舟。
得到陈舟的应允后,这名土著便成了牛羊的专属照料者。
此后,他将会逐渐从星期日手中接管所有畜牧方面的工作,以解放星期日这个优质劳动力。
作为孤独的牧者,这名土著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出发,冒着雨前往山坡。
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陈舟特意让星期六给他做了些面饼,还送了他不少肉干和巧克力,让他能够及时补充体力。
除此之外,陈舟还把自己编织的草帽送给了这名土著,帮助他遮挡些许风雨。
……
负责畜牧的土著得到如此优待,自然对陈舟感恩戴德。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在陈舟心中,他未来将得到的待遇还要比这好上许多。
这种优待仅有小部分源自陈舟关照他的身体健康,更多的是陈舟对牛羊的重视——
往后二十多年,岛上大部分肉食、皮革和乳制品都将源自这群牛羊,不照顾好它们,食谱的丰富程度就会锐减。
……
为了发展畜牧业,陈舟已经准备到旱季以后,就给牛羊搭建能够遮风避雨的棚圈,减少它们因淋雨生病的概率。
至于专门看管牛羊的土著,也能沾牛羊的光,获得一间木石结构的“小别墅”,就位于棚圈不远处。
他的小别墅内除了床铺和炉灶外,还会带有窗户和各种家具,甚至还配备一个存放牛奶羊奶的储藏室,足以让其他土著羡慕的眼睛发红。
当然,远离核心居住区,与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至的必然有孤独和更多任务。
陈舟打算将劁羊的技巧传授给这名土著,并让他大胆练习,直至完全熟练。
待土著学会了,关于牛羊的事宜基本就可由他全权掌管,陈舟只需定期派人给他送些粮食、蔬菜和调料,顺便带回存满的牛奶羊奶就行了。
考虑到安全方面的需求,陈舟还希望这名土著能担负起观察山东北角海滩的职责。
毕竟现在牛羊总数比较少,放牧者的工作其实并不繁重。
日常生活中,他有很多闲暇时间用于瞭望东北海滩。
……
金属工具以一个可怕的速度产出,乃至让土著们自登岛以后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就从石器时代飞跃到了铁器时代。
然而随着锻造出来的金属器具越来越多,陈舟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储备的废旧金属零件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
当初从船上往下搬运物资时,他哪能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开始锻造。
因此许多体积过于庞大沉重的金属零件,都因难以拆卸或不易搬运被留在了船上。
时至今日,那些小块的金属零件大多都已变成了新的工具。
稍大一些的,也被超时空切割,随后再次利用。经过数月的锻造后,可用的金属零件已经所剩无几。
倘若再想锻造些金属器具,就只能将船上的铁片刀和小斧头回炉重造,或是掏出大马士革纹钢坯,还有其余奖励送来的金属了。
而不成熟的锻造炉和热处理技术,对成品钢材无疑是一种毁坏而不是利用。
面对金属资源紧缺的问题,陈舟心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打捞海中的沉船残骸,尤其是那六座火炮——
要是能把它们捞上来,便能缓解燃眉之急。
至于长久持续的获取金属资源的方法,估计就只能依赖海运或是选择自己开采了。
这座大岛面积不小,上面除火山外还分布着几条高低起伏的山脉,其中或许有露天铜矿铁矿。
不过更大的可能性是探岛一整圈一无所获——
别看铁矿在大陆是稀松平常的资源,到了茫茫大海,想从岛屿中找到一座可供开采的优质铁矿无异于大海捞针。
陈舟只觉得或许有这个可能,却从未将获取金属资源的关键押在就地寻找上。
……
自产生出海打捞沉船残骸和火炮这个想法后,在陈舟心中,这个念头便扎下了根。
九月十五日,领取过第七十二次神秘奖励一大箱便携指南针后,随着步入雨季末期,岛上的降水强度显著下降,陈舟出海的想法便愈发活络起来。
但此时毕竟还处于九月。
大海喜怒无常,上个时辰还风平浪静,下个时辰就有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吞噬海面上的一切。
无论是以挑战者的身份看,还是站在岛屿小势力首领的位置看,冒着这种风险出海都不是个明智的举动。
别说海里只有一堆废铜烂铁,就是里面沉着价值数以亿计的宝藏,也不值得以命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