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尔哈朗见范文程这副模样以及计策有些反感,心中不由暗骂一声!
‘哼!汉人就喜欢狗咬狗!’
而后又说道:
“可即便大庆皇帝对贾玌产生怀疑,又能如何?贾玌远在辽东,手握重兵,皇帝也奈何不了他吧?”
范文程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便是此计的关键所在。
一旦当今皇帝对贾玌起了疑心,必定会召回贾玌,或者派遣亲信监视他。
贾玌若拒绝回京,便是坐实了谋反的罪名,届时我等一番宣扬,麾下大军必定军心大乱;
若他回京,手中兵权必然被夺,
如此一来,贾玌的北伐大军群龙无首,必定大乱。”
岳乐思索片刻后,点头道:
“此计确实精妙。只是,若要施行此计,派遣何人出使大庆最为合适?”
范文程目光坚定:
“此人必须机智过人,善于应变,且熟悉大庆朝堂局势。
臣举荐礼部侍郎穆尔泰,他曾多次出使大庆,对大庆的情况颇为了解,定能胜任此任务。”
皇太极沉思片刻,觉得此计甚好,可以说无论成与不成,都没有风险,值得一试。
“好,就依范先生所言。即刻召见穆尔泰,命他做好出使大庆的准备。”
众人见皇太极下定决心,纷纷表示赞同。
......
贾玌率领的十几万北伐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最终在辽阳城外十里处扎营。
辽阳城头,皇太极站在塔楼之上,身旁,济尔哈朗、岳乐等一众将领神色严峻,眼神中透着忧虑与不安。
望着城外连绵不绝的庆军营寨,眼中闪过一丝恍惚。
“想当年,我等随阿玛,率领女真铁骑,纵横关外,所到之处,庆军望风披靡。
如今,竟被贾玌这小子逼得龟缩城内,真是世事无常。”
皇太极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落寞与不甘,目光有些失神,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窘迫在脑海中不断交织。
皇太极的思绪被岳乐轻轻拉回,轻声劝慰道:
“皇上,往昔的荣耀已成过往,今日之局虽困,但臣等愿与皇上共度时艰。
不说有阿礼南下坐镇辽东半岛,再说范文程之计......此二者若能效其一,必能扭转乾坤!”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爱卿所言极是,朕一时感慨罢了。
如今,当务之急是做好守城准备,静待穆尔泰的消息。”
此时,一名亲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禀报道:“启禀皇上,穆尔泰大人求见。”
“宣他进来。”
皇太极说道。
不多时,穆尔泰快步走进塔楼,向皇太极行礼后说道:
“皇上,臣已做好出使大庆的准备。只是此番前去,吉凶难测,还望皇上能再给臣一些指示。”
皇太极凝视着穆尔泰,目光中满是期许:
“穆尔泰,此行关系重大,朕就把这重任交予你了。
你务必小心谨慎,按范先生的计策行事。若能成功离间大庆君臣,你便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穆尔泰坚定地抱拳说道:
“皇上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哪怕粉身碎骨,也会全力完成任务。”
“好,朕等你凯旋归来。即刻出发吧,呈现在庆军还未围城之际,否则——多有变故!”
皇太极挥了挥手。
穆尔泰再次行礼后,转身大步离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皇太极默默祈祷此计能够成功。
......
辽阳城外,北伐军大营。
贾玌端坐于中军大帐内,帐下熊文龙、毛志远、王子腾等一众高级将领分列两侧,神情肃穆,气氛凝重。
“辽阳城,亦可称襄平城、辽东城,历代,大规模征战,二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然,史书上,无一不记载,此地,决定了多少朝代辽东的归属问题;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夺辽阳者,得辽东’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