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林如海、王宽、李青松四人听到庆帝如此夸赞贾玌,脸上神情各异,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其中最显得林如海极为特别,虽极力克制,但嘴角仍止不住地抖动,而后微微上扬。
嘿,那可我的金龟婿啊!
王宽则是神情复杂,眼中既有感动,又有几分感慨。
他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国库,深知银钱粮草之难。
而贾玌不仅屡次为朝廷解决财政难题,如今在外征战,还处处为朝廷减轻负担,当真是为他这个户部尚书考虑周全。
李毅与李青松二人虽也心中震动,但相较于林如海和王宽,他们表现得更为从容。
而李毅身为兵部尚书,在练兵期间一直与贾玌打交道,对于贾玌的才能可谓早有见识!
庆帝见四人神情各异,尤其是林如海那掩饰不住的喜色和王宽眼中的感动,也是会心一笑。
“诸位爱卿,贾玌此战之功,朕心甚慰。然,北伐大业尚未完成,朕需诸位齐心协力,共襄盛举。”
四人齐声应诺:“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完成北伐大业!”
庆帝颔首:
“朕看诸位对贾玌的才能都心中有数。既然如此,贾玌拟定的这份计划切实可行,那便依此计划推进后续北伐事宜。”
......
“太上皇,此乃辽东战报!”
太监冯保江今日刚刚抵达,双手捧着一份战报,恭敬地递到太上皇面前。
他低眉顺目,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
太上皇并未应声,只是缓缓伸出手,接过战报。
动作沉稳而缓慢,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在彰显他曾经的帝王威严。
翻开战报,目光在纸上扫过,神情专注而凝重,一字一顿,看得极其认真。
殿内一片寂静,唯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冯保江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只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太上皇的神情。
良久,太上皇才缓缓回过神来,将战报合上,轻轻放在案几上。
吐出一口气,长叹一声,目光中带着几分复杂的神色。
“冯保,”太上皇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你说,为何贾玌......就不能早出生十几年呢?为何孤在位时,就没有这样的臣子?”
冯保江闻言,心中一凛,连忙低下头,不敢胡乱回答。
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太上皇,贾都督虽年轻,但其才能与胆识,皆是天赐。
陛下在位时,虽无贾都督这般人物,但亦有诸多忠臣良将,为陛下分忧解难。
只是时势不同,天命所归,贾都督此等人才,或许正是为今日之大庆而生。”
太上皇听了,微微颔首,心中好受一些,但旋即又是皱起眉头。
“贾玌此子,或许真是为今日之大庆而生。
但...时势造英雄,真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