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章 白云诗踪(严梦雨)(1/2)
康熙年间,福建三山(福州)有一才子,名曰严梦雨,字伯任。此人天赋异禀,才华横溢,在科举之路上崭露头角,成为贡生,后又高中副榜进士,被授予内阁中书之职。
严梦雨心怀百姓,政绩斐然。他曾历任慈溪、义乌知县,在任期间,推行惠政,深受百姓爱戴。
康熙戊戌年仲春,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严梦雨游至一处古寺,名曰白云寺。寺周松篁匝径,香气弥漫,野鹤群鸥,日夕来归,宛如仙境。
严梦雨沿着小径漫步,心中满是对这清幽之地的喜爱。当他来到一处山石壁前,发现上面刻满了前人的题诗。他兴致勃勃地仔细辨认,然而诗中颔联却有几字缺失,这让他陷入了沉思。他凝视着石壁,试图从残存的字句中推测出缺失的内容,仿佛在与前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爰客前辞无口处,口口口口点莓苔。”严梦雨口中轻轻呢喃着这两句诗,声音如同微风拂过湖面般轻柔。她微微蹙起秀眉,双眸凝视着远方,仿佛要透过那遥远的时空看到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景象。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严梦雨的脑海里像是被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可能性如潮水般涌来。她开始在心中反复揣摩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试图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拼凑出完整的画面。
或许,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位文人墨客在前人留下的字迹面前驻足沉思,想要解读其中深意却又无从下手的场景;也有可能是某位旅人在荒僻的山路上偶然发现了刻在石壁上的诗篇,但由于岁月的侵蚀,那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几个零星的笔画,就像点缀在莓苔之间的点点墨痕。
严梦雨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她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那种迷茫与困惑,以及对未知的探索欲望。而这些感受,都将成为她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关键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