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高僧释元彻与文人林佶的千年情缘(2/2)
林佶与释元彻的相遇,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两人在寺中漫步,谈诗论道。释元彻指着寺前的松竹说道:“这些松竹,皆是贫僧亲手所种,二十年来,它们与白云寺一同成长,见证了这一方山水的变迁。”林佶点头赞叹:“大师以一己之力,重振千年古刹,实乃功德无量。这些松竹,虽为凡物,却因大师的用心而有了灵性。”
释元彻微微一笑,道:“贫僧不过是尽了本分,倒是林先生的书法与诗作,才是真正的传世之宝。白云寺能得先生题诗,实乃荣幸。”
林佶谦逊道:“大师过奖了。在下不过是借诗抒怀,倒是大师的修行与建寺之事,令人肃然起敬。愿今后能常来此处,与大师结为山侣,共赏这一方山水。”
释元彻点头:“白云寺随时恭候先生的到来。”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了共同的归宿。
白云寺的复兴,不仅因释元彻的努力,也因林佶的诗作而广为人知。乾隆本《古田县志》记载了释元彻的事迹,称赞他“千年废刹,豁然丛林矣”。而林佶的《白云寺赞》则成为后人吟咏白云寺的经典之作。那句“愿结为山侣,时时驾短篷”,道出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向往。
岁月流转,白云寺的胜迹逐渐被湖水淹没,部分损毁严重,昔日的繁华已成荒凉。然而,那些摩崖石刻依然矗立,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今人若踏足此处,吟诵林佶的诗篇,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哲思。
白云寺的传奇,不仅是释元彻的修行与建寺之事,也是林佶的诗词与石刻之缘。这座千年古刹,因两位传奇人物的相遇,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而那些松竹、泉岩、石刻,依然在诉说着那段跨越时空的情缘。今人若追寻他们的足迹,或许也能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