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章 南宋与朱熹相逢(2/2)
今朝试揭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两山相对鸣杜鹃。
这两首诗不仅表达了朱熹对理学前景的自信与展望,也寄托了他对险境早日消逝的期盼。
在囦关,茗子利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帮助当地百姓改进农业与水利设施,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她还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口才,化解了朝廷官员对朱熹的追捕危机。
一天,朝廷派来的追兵突然出现在囦关小镇。茗子灵机一动,与江海一起策划了一场“天降祥瑞”的戏码。他们利用书院的学生和当地百姓,制造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声称朱熹的到来为囦关带来了吉祥与福祉。这一举动成功让朝廷官员相信,朱熹并非“伪学”之人,而是真正的圣人。
风波平息后,朱熹决定继续在囦关讲学,为当地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临别前,他握着茗子的手说道:“姑娘的智慧与勇气,让老夫深感欣慰。理学的未来,或许就寄托在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身上。”
茗子微微一笑,回答道:“先生放心,您的思想将会代代相传,永不泯灭。”
就在朱熹讲学结束的当晚,茗子与江海再次被一道光芒笼罩。他们回到了现代,手中还握着一本朱熹亲笔签名的《四书章句集注》。
茗子站在囦关的青山绿水中,望着远方的江水,轻声吟诵着朱熹的诗句:“昨夜行舟雨一蓑,满江风浪意如何。今朝试揭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她知道,无论时空如何变幻,智慧与文化的传承,永远不会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