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之武勇朕知晓了,”永乐深情地抚慰着他的肩头,满足,自豪,幸福,期望溢满心胸,“一匹战马不算什么,去了,还会有。孙儿若有丁点闪失,朕对不住列祖列宗啊! 要记住,朕带你到漠北是来体会将士征战不易的,不是要你真刀真枪去和瓦剌拼杀的,知体恤将士,知征伐之艰辛就足够了。”
“孙儿遵旨!”两人说着话已回到大帐。 永乐于战阵之上对皇太孙的训练真可谓尽心尽力了。 “皇爷爷,敌我虽死伤相当,但于马哈木来说,就是灭顶之灾的重创了。他能上阵的就这三万多人,逃走的都是太平和把秃孛罗的人马,死伤的两万人中马哈木本部的人最多。答里巴也死了,马哈木既没了实力也没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以后,他这个盟主的位子就难做了。说不定,阿鲁台还会趁火打劫,得机捞一把,瓦剌从此一蹶不振,我大明尽可高枕无忧了。”
“你的剖白还不全面,”永乐爱怜地看了皇太孙一眼道,“你年纪尚幼,还不大懂草原规则和国家大事。马哈木和阿鲁台全都野心勃勃,谁的心思都不仅仅在草原上。朕即位之初,撒马尔罕的帖木儿就想做第二个成吉思汗,率八十万大军欲灭我大明,真要打起来, 那一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血战啊!可惜他只是做了个梦;马哈木和阿鲁台也想做成吉思 汗,二人谁得势统一蒙古草原,都会疯狂举兵南下,攻我大明,双方的大战在所难免,生灵涂炭也不会是一年半载。只是,他们自己旗鼓相当,谁也不能彻底扫平对方,上天不给他机会,朕也没给他们机会。朕之北征的胜利,就是朕留给后世子孙的家业,守成之业上 的一片安静之土!”
“孙儿也代父亲谢皇爷爷了。”朱瞻基说着,给永乐行了一个大礼。
永乐叫他起来,“这也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想法。不惟皇家如此,小民百姓谁不希望攒些家业给子孙,谁不希望子孙的日子好过些?国家与小家比,思路一样,方式不同。” 朱瞻基点头,认真思索着,自浩海被杀,马哈木重整旗鼓,瓦剌十几年休养生息的家 底一天几乎就打光了。依着草原的规则,失败的马哈木一准危机四伏,趁火打劫的部族比比皆是,他想找一块安稳的立足地都不易了;若阿鲁台再乘虚而入,说不定,马哈木就完了, 或许就是个本雅失里的下场。北征的目的已达,眼见着将士劳乏,倒不如就此劝皇上班师。
“皇爷爷,马哈木远遁,已是去日无多,天弃此虏,料他也成不了事了,此时班师倒是时候。”
将士们死伤不少,尤其是大将郑亨重伤,太医院使韩公茂也不敢打保票,永乐心痛。 皇孙提出,觉得有理,又把胡广、杨荣、金幼孜找来商议,几个人也都附和皇太孙的见解。 于是,永乐让胡广起草诏书,以北征大捷班师,诏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