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朱隶紧接着追问道:“那不知如今咱们究竟有多少人马可用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与关切,双手不自觉地微微握紧。
张角亮面色沉重地回答道:“眼下咱们手中仅仅只有六百万士卒而已,但据可靠消息得知,那秦国却足足有着上千万的大军呐!敌我双方在人数上相差如此悬殊,如果不尽快想办法增强我方实力,这场战争恐怕凶多吉少啊。”说到此处,他顿了一顿,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隶,接着又提议道,“所以微臣认为,可以下令让附近区域内所有符合条件之人全部应征入伍。”
然而,朱隶听完却是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表示反对道:“万万不可啊!这些民众不过都是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罢了,若将他们强行征入军中充当士兵,无异于让他们去白白送死啊!”他的脸上满是不忍与忧虑,眼神中流露出对百姓深深的怜惜。
面对朱隶的顾虑,张角亮并未退缩,而是向前迈了一小步,继续劝说道:“大王,事已至此,已是别无他法啦。虽然这些百姓确实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们或许能够成为我们消耗秦国军力的有力炮灰。而且倘若此次战事失利,就算我们不去征召他们入伍,待到秦国大军杀至之时,这些无辜百姓同样难以幸免啊。倒不如趁此机会,让他们发挥出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与敌军拼死一战,兴许还能为我们争取一线生机。”他的言辞恳切,眼神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决然。
朱隶听后,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他缓缓转过身,背着手在殿内踱步,脚步沉重而缓慢。他的内心正在激烈地挣扎和权衡利弊,一方面是对百姓的怜惜,不愿让他们陷入战火;另一方面则是国家的存亡,若不征兵,大明国恐将覆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看着张角亮,眼中仍透露出一丝犹豫之色。
就在这时,张角亮仿佛看穿了朱隶的心思一般,连忙再次开口保证道:“请大王放心,待到这些新兵募集完毕之后,臣定会精心安排战术,合理布置阵法,绝对不会让他们轻易就去白白送命的。”他的声音坚定有力,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朱隶长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军师所言虽有些道理,可朕怎能忍心将子民置于如此危险之地。”他的脸上满是痛苦与纠结,双手微微颤抖。
张角亮见状赶忙下跪,身姿低伏,言辞恳切道:“大王,臣明白您仁慈,但如今形势紧迫,若不如此,我朝怕是顷刻间便会覆灭。只要度过此劫,您定能好好抚恤这些英勇之士的家人。”
朱隶紧闭双眼,双手紧握成拳,半晌后睁眼道:“我可以答应征兵之事,但必须给百姓选择的权利,不愿参军者绝不可强迫。”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决然与无奈。
张角亮面露难色,但也只能应下:“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