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5章 青灯好棒棒!可为什么到头来还得靠我?(1/2)

第315章 青灯好棒棒!可为什么到头来还得靠我

“倒水。”

“别急,转着圈慢慢往下倒,尽量倒匀一点。”

“好了,可以开始和面了——哎,慢点,顺时针一遍一遍搅,不要着急!”

和面。

揉面。

加面粉。

再倒水。

再揉面……

哪怕有笑颜如,吐气芬芳,连续指导一个小时,半点也没有不耐烦的小姐姐贴身纠正,沈乐也感觉自己快要爆炸了。

有被铜片加强过n次的体魄也没用,有足够强的精神力也没用,引动符篆,极限加强自己的控制力也没用。

手底下的面团,还是要么湿得黏手,要么干得掉落一地面粉。

折腾来,折腾去,沈乐靠自己能力折腾出的干面团,甚至比不上一个经验丰富的主妇。

“……要不然,我先帮您揉些面团”

日头一分一分移动,终于,到了天香楼开始上工,为营业备菜的时候。小玉看了看外面天色,有点着急:

“揉几个不同干湿度的,您先尝试用着回头,如果还需要的话,我再来帮忙”

沈乐无奈放她离去,自己翻出上次买的破烂古画,揪了几个面团,挨个儿滚过去。

滚一圈,拿起来仔细看看,再把清洁过的画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再换个面团,滚一圈,再观察……

“好像,不怎么好用的样子……”

一是力度非常难把握,滚得轻了,粘不走灰尘,滚得重了,脆弱的画纸、画绢,当场就能裂给你看;

二是面团再怎么和,再怎么干湿适中,再怎么柔软而有黏性,仍然没办法确保不掉渣——或者是,掉渣的程度,没法和工业品相比。

肉眼看不出来,但是显微镜下,一看就非常清楚:

清洁表面,有明显的面粉残留;

面团表面,也有明显的织物纤维残留。

比起沈乐用过的超细纤维抹布,残留量还要大一些,完全没办法用。

沈乐唉声叹气,打开电脑,按照张老师的指引,用“唐卡”、“修复”作为关键词,重新检索资料。

刚刚下载了几篇论文,张老师的消息,再一次飞了过来:

“和面和得怎么样了”

沈乐发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表情过去。

张老师回了一排哈哈大笑的表情。笑完了,停了好一会儿,认认真真发了一大段话:

“唐卡用面团清洁,是从雪域那边传来的,他们用的是‘巴其’,就是把糌粑用清水揉成干湿适度的糌粑团,用来擦干净灰尘和脏物。

搞不定面团的话,不用也可以,不用要死要活去练和面。反正你也没有糌粑……”

沈乐:“……”

所以我之前那顿折腾,到底图啥

虽然如此,他也暂时不能放弃面团方案。沈乐平心静气,选出一张和佛龛最接近的重彩绢画,开始做实验:

在画面上选取20x20厘米的六个试验块,分成六个区域。

其中,三个区域,分别用三种不同含水量的面团,沿着经纬线小心揉动,缓缓沾去脏污;

第四个区域,用博物馆级吸尘器,与软毛刷配合使用;

五号区域,用化学海绵按照经纬走势,轻巧按压。接触部分用脏后,可把脏污部分裁掉,继续使用新的部分。

这个清洁方法,据说不容易有残留物,欧洲的文物清洁工作多用此法。

六号区域,用近年专利发明的一种除尘布,超细纤维毛巾,直接轻轻擦拭织物表面。

试验结束,显微镜下挨个儿观察。果然,传统技术,还是不能和现代科技相比,面团留下的残留物,在各个方案当中最多;

然后是超细纤维毛巾,用手持式紫外灯照射画绢表面,可发现明显的残留,也就是说,这玩意儿一路擦,一路掉渣;

化学海绵的清洁效果也不错,但是,用显微镜检测使用过的海绵,发现有一定量的织物纤维黏在海绵上……

“所以,最后还是要用吸尘器吗……”

沈乐无奈地叹了口气。话说用吸尘器配合软毛刷特别麻烦,要一只手拿着软毛刷,沿着织物经纬线慢慢扫过;

另一只手拿着博物馆级的特殊吸尘器,最小号的吸头,风量开到最小,微微悬在织物上面。

双手平行,一起移动,软毛刷扫起来的灰尘,正好被吸尘器吸走。距离近一点,连刷毛一起吸走,距离远一点,吸不完那些灰尘……

总之,就特别心累。更不用说博物馆级的吸尘器,最小号吸头特别小,比一个指甲佛龛上的图画清理一遍,基本上,一天就过去了……

【还是我来嘛!】

小油灯再次迫不及待地插话。不但插话,它还凝聚出一个樱桃大的光球,虚虚悬在画绢上,飞快滚了一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