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国的一个小镇上,穆公终于见到了夷吾。夷吾那殷勤劲儿啊,简直能把人给腻歪死。一会儿亲自端茶送水,一会儿又点头哈腰,还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君上您就放心吧,只要我当上国君,秦国就是我晋国最好的兄弟。到时候,您要啥有啥,要金银有金银,要美女有美女,只要您开口,我绝不含糊。”穆公坐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心里暗自琢磨:“这小子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可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了。我得好好试探试探他。”于是,穆公故意板起脸来,严肃地说:“公子可别忽悠我,我这人心眼实,忽悠我可没好果子吃。你打算怎么个让我帮你法儿?”
随后,穆公又去见重耳。重耳站在那儿,不卑不亢,身姿挺拔得像棵苍松。他与穆公侃侃而谈,声音沉稳有力:“君上,晋国之乱,乃晋国之不幸,百姓们都在这战火纷飞中受苦受难。若君上真心想帮晋国,应扶持贤能,让晋国走上正道,而非只看眼前的利益。君上心怀天下,当以大义为重啊。”穆公被重耳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尴尬地笑着说:“公子说得有理,不过这天下哪有不图利的呢?我秦国出兵出粮,总不能啥都得不到吧?”
就在穆公在晋国周旋的时候,晋国国内局势跟六月的天气似的,说变就变。夷吾那家伙,也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找来了一伙凶神恶煞的刺客,这些刺客个个手持利刃,眼神冷酷,仿佛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他们接到命令,要暗中干掉重耳,好让夷吾能独占君位。重耳得到消息,那可是一刻都不敢耽搁,趁着夜色,像只受惊的兔子似的,连夜出逃。穆公得知此事,气得跳脚,大骂道:“这小子太不地道了,在我眼皮子底下玩阴的。这要是传出去,我秦国的脸往哪儿搁啊!”
穆公一怒之下,决定改变策略。他不再单纯地支持夷吾,而是在晋国扶持起一股中立势力。这中立势力的头头是个叫赵盾的家伙,长得一脸正气,看起来倒像是个能成大事的人。穆公给了赵盾不少钱财和兵器,还派了几个得力的手下帮他训练士兵。可这中立势力也不是那么好扶持的,一会儿被夷吾那边的人攻打,一会儿又被重耳的支持者骂得狗血淋头,搞得赵盾焦头烂额,穆公也跟着头疼不已。
穆公在秦国的营帐里,对手下的将领们抱怨道:“我这是好心办坏事啊,本想捡个大便宜,没想到掉进了个大坑里。这晋国内政就像个马蜂窝,捅一下,全是麻烦。这可咋整啊?”将领们面面相觑,也都没了主意。
而夷吾在一番激烈的争斗后,终于登上了君位,史称晋惠公。可他刚一屁股坐到国君的宝座上,就把之前答应割让河西之地的事给忘得一干二净,反悔得比翻书还快。穆公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眼睛里都快喷出火来了:“这小子敢忽悠我,看我怎么收拾他。我秦国可不是好欺负的软柿子,敢惹我,就让他尝尝我的厉害。”
于是,秦晋之间的关系因为晋惠公的背信弃义,变得剑拔弩张起来。秦国上下一片喊打声,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都盼着能跟晋国好好干上一仗,出出这口恶气。穆公也在思考着,是该直接出兵教训晋惠公,还是再给他个机会,让他乖乖地把河西之地交出来。这一场因插手晋国内政引发的风波,才刚刚拉开序幕,后续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谁也不知道下一幕会发生什么。而秦穆公也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努力寻找着对秦国最有利的方向,就像一个在迷雾中摸索前行的冒险者,虽有迷茫,但脚步坚定,决心要在这乱世之中,为秦国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