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参加审讯的四名兄弟。我已经交代过他们,要严格保密。”
戚继光点点头。小四儿是侦察兵头子,保密的事情,他自然会做得很好。不过这份口供的内容,还是让戚继光感到有些棘手。
这时候,福建倭寇已经很猖獗了,兵部连下了几份公文,催促戚继光尽快率军去福建平倭。而戚继光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康复,征兵工作也仍然在继续。
光招新兵还不够,还得练兵。招来的新兵是要带去福建打仗的。新兵不经过训练,没有熟练掌握战斗技能,上了战场也不能克敌制胜。戚继光要的是百炼精兵,可不是凑人数的乌合之众。
“新兵现在招了有多少人?”戚继光忽然问了一个和这份口供毫无半点关系的问题。
“八千余。不过有一大半还未经过二次筛选。”小四儿虽然不负责征兵工作,但戚继光问起招兵的进度,他还是能做到张口就来。不愧是侦察兵头子。
“让他们加快进度。三天之内,招够一万人。然后拔营起寨,南下去福建,抗倭!”
“遵命!”范小四一听,精神振奋。等他离开戚继光的书房之后,立刻去了征兵处,告诉在现场的杨文和吴惟忠,大帅有令,三天之内招够一万新兵,要起兵南下福建了!
戚家军在义乌招兵,不是招不到,而是筛选太严格,因为达不到标准,被筛下去的人太多。
现在戚大帅规定天数和人数了。这就好办了。把之前被淘汰下去的人重新整理一遍,有条件差不多的,全部通知回来填表参军。部队录取你了!
至于为什么上次被淘汰,这次又通知被录取,征兵官给的解释是:为了考验你。淘汰回家,看你遭受打击之后的承受能力强不强?现在你通过了。
消息一传出去,征兵处又排了起长队。从早晨天还没亮,就有人来排队了。一直排到晚上七点多。天都黑了,队伍才散去。两天之后的傍晚,杨文派人来送信,这次已经招够一万人了。还要不要继续招兵了?
戚继光告诉杨文,用不着了。我们明天就出发!所有新兵,在行军途中练习队列。老兵担任教官,现场演示教导。争取在部队投入作战之前,所有新兵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作战技能。
最起码,刀枪、狼铣、镗耙、火铳的使用方法,技巧,都要掌握,这样才能上阵打仗。要是啥也不会,到那儿就让倭寇轻松击败,那还不如不招这些人呢。
戚家军终于出发了。义乌百姓走上街头,来送别戚家军,也是送别自家子弟。县令赵大河亲自带着县里的官员和衙役,在城门口送行。赵县令给戚大帅捧上三杯酒,继光一口一杯,喝完。
夹了一块肉,戚继光张嘴吃下去。摔了酒杯、扔了筷子,在马上一拱手,“多谢义务的父老乡亲!戚继光抗倭去也!”
说完,抖缰绳,催战马,率领大军往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