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明白这是一个向好的趋势。他轻声对身旁的属下说道:“你们只需负责把控好场面,绝不能让冲突再次爆发。至于年轻人和这些老人之间的争论,不必去干涉。就让他们自由交流,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被刘天收买的人,眼见不断有人被年轻人说服离开,心里愈发着急,于是开始变本加厉地指责喇叭裤。
一个被收买的中年人,扯着嗓子大声叫嚷:“你们这些年轻人,简直太不懂事了!这喇叭裤不伦不类的,穿出去简直就是给咱们京都人丢脸!”
这人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毫不畏惧地反驳道:“您这话可就说得太过分了!喇叭裤怎么就给京都人丢脸了?每个人的喜好本就各不相同,您张口就给我扣这么大一顶帽子,实在是强词夺理。”
此话一出,那些固执的老人们仿佛被踩到了尾巴,瞬间有人跳出来反驳。要知道,十年动乱期间,随意给人扣帽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今人们对此仍心有余悸。
“谁给你们扣帽子了?我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稀奇古怪的裤子,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大爷,您没见过的新鲜事物多着呢。时代在不断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见得多了,您自然就习惯了。您瞧瞧现在的电灯、电话,以前不也都不存在嘛,可如今不都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喇叭裤也一样,说不定过不了多久,满大街都是呢。”
……
随着双方你来我往、你一言我一语地激烈争论,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被这场精彩的讨论深深吸引,纷纷停下脚步,驻足倾听。
在老人与年轻人这一番激烈的交锋之下,喇叭裤在京都彻底家喻户晓。上至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下至三四岁懵懂无知的孩童,都知道百花服装厂推出了一种名为喇叭裤的新奇裤子。
而百花服装厂的员工们,目睹这样的场景,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们紧张是担心争论一旦失控,会再次引发冲突;兴奋则是因为喇叭裤的知名度在这场争论中迅速飙升,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不久之后将会迎来一波销量的暴涨。
丁鹏难掩激动,快步来到李松身边,赞叹道:“李厂长,您这一招实在是太高明了!任由他们争论,没想到反而让更多人知晓了咱们的喇叭裤。”
李松微微一笑,神色沉稳:“这不过是顺势而为,借由这场争论,让大家对喇叭裤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过,咱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刘天那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还会想出其他阴招。”